2014年1月20日星期一

地圖上的失土 vs. 文化上的失土;中國 不止 地圖大國,應當 文化大國

** 中國 在地理上的失土:政府、師長都說:收復失土、寸土必爭
中國 在清朝未年,政事腐敗,招致 西方帝國主義 的侵凌,不斷割土讓地:香港 割讓給 英國、台灣 割讓給 日本、黑龍江及烏蘇里江以外的大片沃土平白割讓給 俄羅斯,有識之士視為國恥。中國 推翻千年帝制後,從國家元首、大小官員,直到小學師長,都會教導人民學子,要奮發圖強、收復失土、寸土必爭。

中國人 把這些地理上的失土,視為國家大恥,都以 收復失土、光復河山為幟志 。但大多數 中國人 都忽略 中國 還有一片更大的失土,那就是 中國文化 的失土。這片 文化失土 遠大於 地理失土,卻普受眾人遺忘。


** 中國 在文化上的失土: 外國文化深入 中國、中國文化 難以出海
在漢唐時代,甚至到 明朝 初期,中國 文物頂盛,不但 韓國、日本、越南、琉球都屬 中國文化 的範圍,甚至連 新疆 都曾發現 漢簡。換句話說,古時中國文化圈內的各地人士,只要會漢字,即使語言不通,都可從日本、韓國、琉球、安南、閩粵、吳楚、西安 ,,,, 甚至直到新疆,都可通行無阻。

近數百年來,西方(主要指:英美法德荷)崛 起,不但開創現代文明,西方文化一直主導世界。尤其是 盎格魯撒克遜人 的文化,更是文化主流,還讓所有文明古國、新興國家盡低頭。中國 的文化,自 明朝 中期以來,節節後退,終至亡於 滿清。滿清 入主 中國,仍然大致維持 明朝 的官僚、科舉体制,了無革新舉動。相對於 西方 的巨大進步,中國 各方面的文化,與日俱退,到了 清朝 未年己是一瀉千里。原來同屬 中華文化圈 的 中、韓、日、越、琉,都因仿習 西方文化 而分道揚鑣。韓國、越南 棄 漢文 改用自己的文字;日本雖仍有漢字,卻自成一格,異於中國;琉球自明朝以來,心向中國,但 明清皇朝 及 民國 後的領袖,並不重視其友誼,任令 日本 侵佔,琉球 己迫歸 日本文化。

不止於此,就連 中國 本身,文化基礎的文字,也分為正体、簡体。兩岸在當權政府的主導下,一方號稱信奉馬克思,批倒孔孟;另方號稱敬奉孔孟,惡批馬克思,其實雙方既非原版馬克 思、亦非正版孔孟,只是注重 鬥爭 與 孔家店 而己,但此情景已造成雙方思維相異而不同軌。在西方優勢文化的擠壓下,中國文化 早己支離分裂,化為弱勢。即使 中國 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体,中國 境內到處都可見 西方文化 及 日本文化 產物及仿效品,甚至弱勢的 回教文化 都可直入 中國文化 心臟地帶的 西安。但在外國,包括弱勢的 中亞 回教國家,卻難見 中國文化 產物,至多就是中餐店而己。這些曾是文化一体,卻已分裂的 中、韓、日、越、琉 各國人民之間,若非要找出一個文化共通點,恐怕只有 美國 的 蘋果 iPhone 了!

清未期間,中國不斷割土讓地,外國兵艦可以 長驅直入長江內河,中國 水師卻難以出海。曾聞清未中興名臣,彭玉麟 在 長江 岸邊,見 英國 砲艦疾馳如飛,痛心竟至嘔血!時至今日,外國文化,甚至 中亞回教 文物,都可以深入進出 中國 自如,日本漫畫充斥街頭,中國文物卻難以出境,這與清末,地圖愈畫愈小、外艦直入長江,有何不同?!像這樣只有單向進口、卻沒東西出口,實難以 “文化交流” 來自圓其說。昔時 中國人 尚視國土縮小分裂為國恥,極思振作;今日中國 見自已的文化不斷退縮分裂,卻未曾引以為恥,,,,,, 殊為感慨!


** 所謂大國者,非地大之謂也,有文化之謂也!
英國 自 新教徒 的伊利沙白 女王 於 1558年 登位起,快速脫離 羅馬教會 的封閉高壓,逐步走向自由開放的社會,人民的才智如雨後春筍,遍地發芽,莎士比亞 就是其中之一。英國 的文化自此不斷翻新成長,不但快速超過各大文明古國,還在1840年 的鴉片戰爭中,輕易擊敗顢頇自大的 滿清皇朝。這時的 中國人 才猛然發覺,中國 的文物,除了地大之外,幾乎樣樣不如 蝧狤猁 藩邦。累積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竟被這個彈丸小國,在短短三百年之內,快速大幅超越。這情景對當時 中國 有識之士,如彭玉麟、孫逸仙,自然產生極大的震撼與激憤。

英國 就是靠其質優文化,配以海上武力,打造出日不落帝國。即使其船堅砲利的軍力也是其科技、學術文化的實体展現。今日 英國 雖己沒落,但世界在 美國文化 的主導下,仍是 英語文化 不落日,毫無消退之勢。近百年來,世界各地的人才、資金、移民,包括蘇俄領袖,史達林 及 赫魯雪夫 之子女,紛紛擠入 美國 及英語國家。英美如此多嬌,並非其地大,而是在於豐厚多元的優勢文化,充滿自由競爭的活力。易言之,英美是以文化豐富而為大國。再看土地最大、武力超強的 俄羅斯,有誰喜歡?何人傾慕?! 英美文化發展成功之道路,實為 中國 之師也!


** 文化在於:除舊創新、發揚光大,絕非:懷舊述古、老調重彈
盎格魯撒克遜人 的文化 絕多是靠人民在學術、思想、藝術、科技、商業、社會、倫理 等,各專業領域所造出的正果。就以 莎士比亞,牛頓 為例,都是出自民間旺盛的藝術及學術文化的活力,卻非 伊利沙白女王 或 查理二世 的先知先覺,設立什麼文化、科學發展部門,更非靠其錦囊美妙計劃所產生的成果。

從 英美 的成功實例可以看出,文化發自民間,是公平競爭、百花爭艷的結果,絕非官府的英明指點。這是眾所週知的常識,但就只有新興國家的政治領袖們不願相信。於是 乎文化部、科學部、,,, 紛紛設立,不斷擴充,結果是龐然機構連雲起,就是文化水準未見起飛,連一個諾貝爾獎都沒到手。

官府指導文化的特色,就是拿出祖先的遺物及現有的習俗,重新包裝展示,或是仿 習國外流行的文化產物,加以變裝,然得得意宣揚。更糟的是當權者尚以政治動機,硬將社會資源逆流而駛,卻阻斷其他文化的正常發展路逕。若說,歷來 中國文化 發展的阻力,主要來自帝王領袖及其官僚,並不為過。


至於如何除舊創新,開創嶄新文化、再發揚光大? 這麼偉大的題目當然絕非這裡所能談論,但起始自應是由官府高抬貴手,認清官、民分工角色,再仿習英美西方的成功經驗,讓民間優異人才有出頭機會。這才會是成功的第一步。

0 评论:

发表评论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