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星期四

博世SG被收购,继库卡后又一个德国隐形冠军被中国收入囊中

博世SG被收购,继库卡后又一个德国隐形冠军被中国收入囊中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公司德国博世,将他的关键业务之一卖了,标价5.45亿欧元,买家是一家中国公司。 最近几年,中国公司究竟买下了多少个德国隐形冠军? 光是今年,就有—— 2月份的木林森收购德国照明巨头欧司朗的家用照明业务; 4月份的楚天科技收购德国制药设备巨头Romaco; 和5月9日刚刚传出的,蓝英装备拟收购德国工业清洗装备巨头杜尔集团旗下业务; 更早一点的,还有—— 2016年,美的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 2015年,中国化工收购德国塑料机械巨头克劳斯玛菲公司; 2013年,潍柴动力收购德国叉车公司凯傲集团和液压机械巨头林德公司; 2013年,正泰集团兼并德国太阳能板公司Conergy; 2013年,上工申贝收购德国缝纫机巨头百福; 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 据统计,最近十年来,中国陆陆续续买下的德国隐形冠军已经有200家之多,快要把德国工业4.0都承包了…… 另外,你有没有发现,三四年前,中国公司的收购对象,还是集中在以纺织业和房地产基建行业为需求的工业公司上,而从去年的美的收购库卡开始,趋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中国公司收购的对象,开始转向先进产业的尖端工业设备公司,机器人、工业清洗、制药设备,无一不是这种类型。 而今天的主角,收购的目标竟然瞄准了德国最核心产业——汽车工业的业务! 这块业务叫起动机与发电机业务,从属于博世集团子公司SG控股,年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全球员工数在7000人左右,其中最牛逼的是他的汽车自动启停技术和能源回收系统,在奔驰、宝马、奥迪等高档豪华车上有着广泛的运用。 自动启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省油,根据博世的数据,一台每年行驶2万公里、搭载2.0T发动机的中型车,由于启停技术的使用,每年可大约节省2000元人民币。 在北上广这种拥堵较为严重的大城市,节油效果会更好。 很明显,在汽车越来越多,环保意识、能源效率等社会趋势下,自动启停技术有着不错的前景,并且博世的技术水平无疑也代表着业界的顶级标准。 博世真的很牛逼。 这家公司由罗伯特·博世(Robert...

美的收购库卡的幕后故事

经站在世界制造业前列的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产品“走出去”,开始在资本层面展开跨国并购。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应该算是众多收购案中较为引人注目、同时也是对公众留下疑问最多的跨境收购。 今天就来扒一扒一波三折的收购过程,其中的曲折与磨砺,值得“走出去”的国内企业仔细琢磨和借鉴。 为什么是库卡? 不久前,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库卡CEO蒂尔·劳伊特以及所有美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出现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2017美的战略发布会上,库卡正式作为美的的一员,参与到美的集团未来战略的探讨中。 战略发布会上,蒂尔·劳伊特表示,无论在管理端还是技术端,美的给予了库卡充分的尊重,确保了库卡在企业运营上的独立性。库卡作为主体,帮助美的集团在机器人本体生产、工业自动化方案、系统集成、以及智能物流等领域全面布局。库卡将以德国的高精尖技术为依托,领导全球产业发展,占据工业4.0的制高点。 “确保了库卡在企业运营上的独立性。”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蕴含了美的收购库卡所有的曲折、阻力、直至成功的关键。 美的要收购一个机器人企业,这本身没有多大争议,在一般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目前每万名工人仅有17台机器人,远远低于韩国的365台和日本的211台。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衰减,我国正在以“机器换人”走向工业自动化,如此一个庞大的市场让美的不会熟视无睹。但美的为什么选择库卡作为自己的收购标的? 全球四大机器人制造商分别是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瑞士ABB和德国库卡。但这其中,只有库卡是一个体量适中、相对独立的上市公司,对美的来说并购操作相对容易。 而2014年、2015年,库卡最大的股东退出,企业也正处在一个相对动荡时期,新的股东与管理层就今后库卡的发展设想未能达成完全一致。作为美的供应商的库卡一直想在中国市场大有作为,几次与美的接触后,他们意识到美的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更对美的今后的发展战略表示认同。库卡管理层欢迎美的作为股东参与到库卡中去,双方达成广泛共识,美的开始了参股库卡。 美的首先分多次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了总计13.5%的库卡股份,成为库卡第二大股东。此时市场已经开始炒作这家中国股市可能会收购库卡,股价开始快速上涨。这时美的就面临一个选择,如果仅仅将这次收购当做一个财务投资也是不错的,如果继续增加股权又会有怎样的连锁反应? 115元每股堪称“天价” 中国公司进入库卡,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美的收购库卡,德国和欧盟的一些官员对此也抱有疑虑。 美的思考再三,要进入机器人这个行业,选择不多,为了今后美的的长远发展,干!为此美的完全遵从市场规律,正式提出对库卡要约收购。 而德国官方对美的收购库卡颇为顾虑。为阻止收购,德国经济部长加布利尔甚至公开呼吁欧洲设立安全条款,阻止外商收购拥有战略性技术的企业。他还曾表示,德国政府正在试图协调安排欧洲公司参与竞标,以对抗中国公司的收购。 这让美的要约收购库卡变得扑朔迷离,这事还能成吗?此时美的意识到,拖沓和纠缠对美的都将极为不利,拖得越久,“黄”的可能越大,不以非常的决断不足以喝阻对手、实现这次收购。对此美的决定,大幅提高要约收购股价,准备以每股115欧元,总价不超过40亿欧元的金额继续收购库卡股份至30%以上,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115美元每股,市盈率达到48倍,这在欧洲制造业是极少见到的天价收购。对此美的认为,如果和竞争对手在出价上纠缠不休,你出一个价,我出一个价,估计问题更大,成本更高,不如一步到位,看竞争对手还跟不跟。 115美元每股的高价要约收购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之前对收购持反对意见的股东们也转头对这个出价满意。 在要约收购期间,美的不断承诺,要约收购库卡,不以库卡退市为目标,并将尽力维持库卡在德国的上市公司地位、业务独立性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同时库卡管理层全力支持美的要约收购,库卡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一道向公司股东做出向中国家电巨头美的出售其股份的建议,促成此次交易。 直到收购完毕,美的收购库卡没有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拦截”,尽管一开始就有很多人“不高兴”中国企业收购库卡,但美的集团一直完全遵守市场规则,尊重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遵守所在国法律,没有人能够挑出“拦截”美的收购库卡的理由。 成本高昂但瞄准未来 但让股东们满意的成本是高昂的,今年一月,美的集团完成本次要约收购中涉及的库卡集团股份的交割,并已全部支付完毕涉及的款项。美的集团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MECCA合计持有库卡集团3760万股股份,约占库卡集团已发行股本的94.55%,收购总价约合292亿元人民币。 应该说,这是一次并不便宜的收购。 一年前,库卡的股价不到70欧元,一年后美的以115欧元的价格要约收购,过去十年间,库卡的市盈率在5-20倍之间徘徊,但本次收购价每股115欧元,市盈率达到48倍!这样的市盈率在欧洲制造业来说是极其罕见的,而且在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中,库卡绝不是最好的。 如果仅从这些方面分析,美的收购库卡的确成本很高。但价格合不合适还是要美的的股东怎么看。“中国目前最大的国产机器人公司一年的销售额也就十几亿元,将库卡在中国的业务单独切割出来就有5亿欧元,就是最大的机器人企业。美的也可以搞自主研发,可以搞机器人团队,但要达到库卡这样的规模、这样强大的开发实力,美的独立自主发展时间会很长,任务很艰巨,时间不等我们。”美的管理层表示,收购库卡是美的的最大战略投资,回报周期也许会很漫长,但美的瞄准的是未来。 有了库卡,美的将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特别是开拓广阔的中国机器人市场;有了库卡,美的将进一步升级生产制造与系统自动化,发展智能制造;有了库卡,美的未来还将进入服务机器人的巨大市场。  ...

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

謝金河嘆它市值超越鴻海 可惜不在台灣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黃仁勳來自台灣,他的公司輝達(Nvidia)在美掛牌,市值一度高達817億美元,超過鴻海近300億美元,若Nvidia在台上市,市值是台股第2大。 謝金河在臉書感嘆,Nvidia沒有在台灣上市,我們只能遺憾! 他觀察,過去這一年來,在全球找飆股,像Apple、Amazon、 Fb、Google都很驚人,但若從漲幅及市值增加的角度來看,Nvidia絕對是超級巨星。Nvidia在1年前的股價是24.75美元,最近飆漲至137.44美元,市值由147億美元飆升到817.13億美元。 因此,Nvidia市值追上德州儀器,與Qcom平起平坐,即便最近Intel併入Mobileye後, Nvidia仍繼續昂首前進。知名產業分析師陸行之看好Nvidia,認為未來市值會超過Intel。 謝金河說,全球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最近有感而發地表示,人生如果可以重新唸一次大學,他會選擇人工智慧(AI)、能源、生物科技 3個領域,他說年輕人在這3個領域會找到很多希望。 他認為,過去1年, 把Bill Gates這個話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人,無疑是Nvidia的黃仁勳,他是台灣人,但是可惜的是,他的公司在美國掛牌,如果當年Nvidia選擇在台灣掛牌上市,今天的局面會是怎樣? 他直言,這家從繪圖晶片切入人工智慧的IC設計公司,已成為全球研發人工智慧晶片的先驅,之前Toyota的自駕車都採用Nvidia的Drive PX平台, 5月10日黃仁勳親自主持發表Tesla V100,更讓全球投資機構紛紛調高目標價,股價更如一飛沖天。 他引用黃仁勳的話指出,未來人工智慧將存在軟體的每一個部分,這是一場產業革命,Nvidia站在最重要的浪頭...

2017年5月18日星期四

中國CPU/GPU/DSP先天不足,靠啥在深度學習上趕超美國?

中國和美國的深度學習處理器,哪一款產品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以外的因素。就現在情況來看,大家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歸功於AlphaGo阿法狗與韓國李世石對弈掀起的波瀾,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已經深入人心。而中科院、英特爾、谷歌、IBM、英偉達等中美兩國的科研機構和商業公司,不滿足於當吃瓜群眾,也紛紛推出了用於深度學習的處理器。 所有這些機構和公司的產品中,既有CPU、GPU、DSP這樣的傳統晶片,也有專門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Super Computer而生的NPU(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毫無疑問,就像PC時代一樣,在人工智慧時代,這些晶片也將成為未來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核心,可以說是走向智能世界的重要根基。 這麼重要的技術,自然也是國家科技競賽的必爭之地,那麼,中美兩國推出的這些CPU、GPU、DSP、TPU、NPU深度學習處理器,各有什麼特點,在深度學習處理器方面,中美誰更有希望率先突破呢? 美國:CPU、GPU、DSP、TPU、NPU一應俱全 由於在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上擁有的雄厚技術底蘊,使美國不少公司都開發出了針對深度學習的晶片,這其中以英特爾的眾核晶片,NVIDIA英偉達的GPU,Cadence公司和Synopsys公司的DSP,以及IBM的真北和谷歌的TPU為代表。 一直以來,英偉達著力於將自己的GPU用於深度學習,並為深度神經網絡推出了Tesla P100 GPU,並且發布了基於該GPU的深度學習超級計算機 DGX-1,隨後DGX-1被交給了人工智慧項目OpenAI。 深度學習處理器 中美誰更有希望率先突破? 圖:英偉達為人工智慧開發的超級計算機DGX-1 在英偉達開發出針對人工智慧的定製GPU,並堅持DGX-1...

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

轰动全球 马云吹牛吹到联合国

4月25日上午9点刚过,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该任命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签发)马云来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马云是中国进驻联合国的首席,确实是前无古人,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会议中马云跟同事们分享半年来的工作成果。   有意思的是,马云这次在又曝了金句。交流环节上马云回答了“中国政府在支持阿里巴巴快速发展及取得成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个问题,表示称:“他一直坚信,和政府要相爱,但不要结婚。”马云一如既往的能言善辩,一方面澄清了阿里巴巴的成功不是依赖政府,另一方面又没有得罪政府。   马云说:“我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全球化到目前为止才发展了20年到30年,还是一个婴儿。现在是完善全球化的最好时机,只有更好的全球化,才能实现普惠、可持续、健康和快乐。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就是为了这一目标而构建,eWTP不仅推动小企业全球化,更将推动理念和基础设施的全球化。”   eWTP的目标是全球买卖一体化的,让美国农场主的产品能够通过eWTP这个平台,直接卖给中国的用户,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跨境贸易。   2017年1月10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纽约特朗普大厦,与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他的会议室进行了会面交流。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和特朗普的发言人表示,此次会面的焦点是阿里巴巴的美国扩张计划,对话包括在未来五年时间里为美国创造 100 万个新的就业岗位等相关内容。阿里巴巴在声明中称:“阿里巴巴将帮助100万美国小公司和农场主通过其平台向中国和亚洲客户出售商品,来创造100万个美国就业。这让普朗特乐开了花,他表示“马云会和我一起干一场大事业。”   不止是新任的美国总统普朗特,马云的想法是要将eWTP推向全世界。   2017年3月22日,马云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一起出现在吉隆坡一场...

2017年5月14日星期日

靠臉吃飯1年半 俄女愛上大陸

俄羅斯女孩安娜在大陸生活1年半,讓她感受最深的是,在大陸她可以靠「白臉」吃飯,因為許多人都覺得歐洲人「很體面」,甚至有人才見她一次面,就急著拉她回家想娶她當老婆,讓她嚇個半死。但隨著生活越來越習慣,她也漸漸愛上這個地方。 安娜在莫斯科唸新聞系畢業後,原本想去美國,但簽證未過,就來到大陸,最初是在北京教3到6歲小朋友英語,後來搬到上海。 接地氣 努力學中文 住在大陸的「老外」有二種人。一種人繼續吃披薩漢堡,並只和歐洲人來往。另一種人會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安娜是第二種人,不但努力學中文,還住在當地家庭。 一年半來,安娜發現大陸人對老外特別好,相同條件下,公司會發給老外更好的薪水,許多當地人會為「白人臉」買單,雖然聽來「很糟糕」,卻是事實。尤其是大陸人很喜歡淺色頭髮、白皮膚和藍眼睛,安娜就是這種人,因此常有人看她、替她拍照,甚至將相機鏡頭直接對準她的臉,久而久之,她也習慣了。但有一次,有人才剛和她交往,就想帶她回家見父母,她簡直嚇壞了。因為對大陸人而言,能娶個外國人是「很體面的事」。 回家反而精神緊張 來大陸一年半,安娜只回過俄羅斯一次,但那次讓她感到「精神緊張」。「我在家待了3天沒出門,因為在大陸,即使晚上出門也不會看見醉漢,大陸更安全。」她說,不喜歡到處一片髒亂的俄羅斯,反而在大陸,大家都十分忙碌,讓她有發展和成長的方向。 更有趣的是,在俄羅斯大家吃的飯菜和說的語言都相同,但在大陸,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飯菜。例如上海菜更酸甜、四川菜更辣。過去不敢吃的鳳爪、豬軟骨、鴨腦湯等,如今全都是難以拒絕的美味。不但吃過驢肉,也嘗過鼠肉。她的經驗是「如果好吃,絕對別問是什麼做的,享受就好。」 安娜離家時,許多親友不看好她來大陸,如今反而對她羨慕不已。安娜將...

2017年5月13日星期六

鋼鐵駝隊 從中國到歐的列車已開通51條路線

中國大陸解放軍報今以「鋼鐵駝隊、馳騁新絲路」,報導目前橫跨中國到歐洲的列車,從一帶一路的倡議開始,目前馳騁於歐亞大陸東西兩岸的超過一萬公里長的列車路線,已高達51條,從不同的27個大陸城市出發。 4月15日,伴著一聲汽笛,滿載中國商品的X8024次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徐徐開出。接下來的18天裡,火車將馳騁1萬3052公里,到達西班牙馬德里。在廣袤的亞歐大陸,運載著琳瑯滿目的貿易商品,司機吳虹亮按響了汽笛,火車啟動,吳虹亮向車窗外揮了揮手。他的後頭裝滿了88個集裝箱的中國商品,開始遠赴歐洲的旅程。 這條長達1萬3052公里的運輸路線,是全世界行程最長的貨運班列:一頭是中國義烏,另一頭是西班牙馬德里。將花費18天時間,從義烏這個小商品重鎮,運到鬥牛士故鄉,列車將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最後抵達目的地。 報導說,車輪和鋼軌撞擊發出的叮叮聲,彷彿古代絲綢之路的駝鈴聲,穿越千年歲月。 「2014年11月18日,義烏開通首趟中歐班列。」另一位司機吳孝東說,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經過兩年多發展,義烏─德黑蘭、義烏─倫敦等8條國際線路相繼開通,輸出中國製造,也帶回歐洲商品。 從事陶瓷工藝品生意的李偉明說,「以前,貨物通過海運要40多天,現在通過鐵路運送10多天就到了,而且能省不少運費,很划算!」 而金華貨運中心經營部主任刑小兵說,「價格是空運的五分之一、時間是海運的三分之一,火車的運輸時間和運輸成本優勢明顯。」他對中歐班列的未來充滿信心。 他說,剛開始,運的是義烏小商品,以玩具、鞋子、衣服為主,後來出現手機、電腦等高端產品,種類越來越多,貨值越來越高。而搭乘中歐班列來到義烏的則是德國啤酒、法國葡萄酒、西班牙橄欖油、荷蘭牛肉。 一位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商人,到義烏淘金已兩年。談起通過中歐班列運送的中國商品,他說,「我們國家的很多家庭裡,大到家用電器,小到杯盤碗碟,都是物美價廉的中國貨。」 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國27座城市已開通51條中歐班列,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座城市,累計已開行班列有3200多列。 報導說,就成長速度:從第1列開行,到第200列開行,花了3年多時間;從第200列開行,到第800列開行,只花1年零兩個月;而從第800列開行,到第1000列開行,更只有兩個月時間。 列車起迄地點,更多了成都至羅茲、鄭州至漢堡、武漢至里昂、蘇州至華沙等,中歐班列的成員越來越多,運量也越來越大。報導說,這些鋼鐵駝隊的開啟,是一帶一路蓬勃發展的象徵。 中歐班列...

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

陸這5款「超級武器」 美國皮皮挫

2017年05月11日 13:34 大陸近年武器裝備、技術的迅速發展,似乎讓美國備感威脅。美國石英財經網《QUARTZ》近日刊登軍事專家莫爾曼(Steve Mollman)的文章〈China’s military tech is becoming less of a joke and more of a treat〉指出,中國進步的現代潛艇技術,讓美國心驚膽戰,雖中國部分領域落後美國,但軍事設備正迎頭趕上,足以對美構成極大威脅。文章隨後列舉5款威懾力十足的「超級武器」。 1.可以飛的船 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近日成功進行地面滑行試驗,據了解,AG600可在20秒內一次汲水12頓,飛機可乘載50名乘客,最大航程達4500公里。 2.國產航母 中國首艘001A型國產航空母艦日前在大連下水,雖技術遠遠落後美國,但這只是一個開始,中國已在研製第三艘國產核動力航母,它將會更接近美國航母。 3.隱形戰機 中國在戰機上取得極大進展,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配備先進的雷達、傳感技術,以及360度的無死角視野。目前中國正測試隱形技術更加卓越的殲-31,有可能從航母起飛作業。 4.新型電子偵查船 中國新型電子偵察船「開陽星號」,能在一定範圍內,對多項目標實施全天候、不間斷的偵查能力。目前中國約有6艘功能類似的船型(美國有15艘)。 5.新型遠程導彈 中國新型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射程可達400公里,超過美國在導彈領域的技...

95歲楊振寧玩直播:美國教育絕不比中國好

2017年05月11日 21:25 11日早上,現年已95歲的楊振寧院士玩了一場直播。直播中,楊振寧談及中美教育差距時說到,大陸好多小學、中學的學生都被送到美國去,但是「美國的教育絕對不是比中國的中學、小學、大學的教育好。」 楊振寧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曾因入籍美國讓父親抱憾終身,卻在晚年毅然放棄美國國籍重返中國。 今年2月,中國科學院表示,已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月11日上午11時,楊振寧院士在人民日報用戶端做了一場線上直播。直播中,楊振寧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楊振寧說,自己是1945年考取了清華大學第六屆留美公費,所以是1945年剛一抗戰結束,就從昆明經過印度,經過地中海,大西洋到美國去的。 他說自己常會反思,為什麼自己能夠有那麼快的成長速度。他說,這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係,中國文化傳統對於讀書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在很困難的抗戰情況下,居然還搞了西南聯大這樣的學校,所以自己是深受中國文化傳統裡頭好的點,對他有很深的影響。 接著他還說,現年已95歲的他,知道中國人怎麼被外國人欺負,怎麼被外國人看不起的,這些經驗都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腦子裡。 而今天的年輕人沒有這些經驗,一方面是幸運的,可從長遠來說,他們對歷史的認識就會不夠深刻。如何讓現在的年輕人對今天中國的成功,有更深的歷史的認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目前各地大學希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在被問及目前中美教育差距到底在哪時,楊振寧答說, 「我覺得整個中國目前的家長也好,教育家也好,也可以說彌漫在中國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覺得美國的中小學好。」 他說,大陸好多小學、中學的學生都被送到美國去,「家裡傾家...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