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星期六

文化中國:重建中國史論述 走自己的路

如何在歐美、日本學界「夾擊」的情況下,重建中國的歷史論述?這顯然是當今中國歷史學界最重要課題。復旦大學葛兆光提出「從周邊看中國」的方法論──既然只看「漢族中國」的方式已經回不去了,那就不妨超越中國局限,用「文化中國」的方式,去說明中國不是以民族為疆界,而是以文化來凝聚各民族的核心。
對於歐美及日本學者「偷走」中國史的研究意識,葛兆光在其代表作《宅茲中國》裡表示,中國必須走不同的路。他認為,中國的政治疆域和文化空間的形成,跟歐洲的「民族國家」不同,跟日本的單一民族在範圍明確的空間重疊也不同:中國是從中心向邊緣瀰漫開來的,「即使不說三代,從秦漢時代起『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語言、倫理、風俗和政治的同一性,就開始把這個空間逐漸凝固起來;特別是在宋代,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其實已經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近世『民族國家』。」
葛兆光不反對「從周邊看中國」,可以從周邊看中國但仍然聚焦在中國史。他提倡從周邊──日、韓、越、印、阿、藏、蒙等──來重新認識歷史上的文化中國,透過文學、宗教、學術、藝術以及語言的具體接觸史,看看這一文化的大鏈條,究竟是怎樣一環扣一環地連接起來的。
舉例來說,宋朝的程朱理學在清朝走入衰微,卻仍跨海在朝鮮的「兩班制度」下被嚴密守護;而在日本德川時代,則因不同社會制度而成為上層社會的思想。這正證實了「文化中國」影響、浸濡了周邊,而不是反被周邊「吞噬」。

1 评论:

Christopher Blevins 说...

这个人通常认为中国的政治,另外生命呼吸空间与英国的“民族国家”不同,而且所有关于亚洲的一次性地点都是正确的呼吸空间重叠:中国和台湾通常来自 论文 代 发冠心病框架“,即使他没有谈到所有的两个家庭,从秦和另外汉朝从”车沿路,等同外语,层次“,外语,价值观, 方法和政治

发表评论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