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星期六

全球富豪人數 美居冠陸排第4


除了中產階級市場大,外界更關注富豪動向,據全球諮詢機構凱捷(Capgemini)報告顯示,大陸已成全球第4大富豪最多的地方,且最富者更富,主要是股市帶動「錢滾錢」。
凱捷發布的2017年世界財富報告提到,全球有1650萬人的財富超過100萬美元,而全球百萬富翁數量最多的4個國家,為美國、日本、德國及大陸,共占全球百萬富翁近3分之2。
雖然美國有480萬位富豪、財產總值高達16.83兆美元,都是世界第一,但平均下來,反而沒有大陸的113萬人、5.77兆美元高。
資料也顯示,截至今年第2季全球百萬富翁持有的資產中,股票比重從去年的24.8%、上升至31.1%,固定收益資產18%,現金資產比例升至27.3%,而對沖基金、外匯、大宗商品及私募股權等降至9.7%。
以《富比士》最新即時富豪榜就會發現,現在大陸首富由恒大地產的許家印擔綱,以381億美元、略贏阿里巴巴馬雲的379億美元,原因就是股票大漲。

陸中產崛起 資產增速全球第二

安聯集團最新發布的2017年財富報告顯示,大陸家庭的金融資產增速居全球第二。家庭的財富急劇成長,凸顯大陸中產階層的日益繁榮。報告並指出,快速崛起的中產階級,正成為大陸經濟成長的持續動力。
中產階級是各廠商都想極力打入的市場,因為他們願意花更多錢得到好的生活,日前京東推出大數據報告顯示,中產家庭更愛知識型消費,其中年收入20萬(人民幣,下同)到50萬元,以及50萬元以上的中產家庭,認為「智力消費不能省」的比例超過5成,所以會花大錢投資下一代。
陸中產5年內逾5億人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在25日於加拿大活動上演講,提到大陸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個引擎會帶動世界經濟,對全球中小企業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因為龐大且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將在5年內超過5億人,將比北美總人口還多。
得益於股市復甦
德國安聯的年度調查,也反應出大陸中產階級的崛起,數據顯示,去年大陸家庭的財富急劇增長,估算去年大陸家庭包括現金、銀行存款、保險和養老金收入、證券及其他應收帳款的金融資產項目,出現17.9%的成長,成長幅度高居全球第二、僅落後於阿根廷。
大陸去年人均金融資產淨值從2000年的全球第40位上升至第27位,為1萬2765歐元,台灣全球排名第五,為9萬2360歐元。報告稱,大陸的家庭正在豐富資產組合,已從過去單純存錢,轉向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和證券,也得益於逐漸復甦的股市。
報告提到,全球的財富分配也開始往「中等財富群體」集中,以2000年為例,中產階級的人數約為4.5億人,現已增加到超過10億人,等於多了6億人從沒錢變為小康,且這多出來的6億人,超過8成來自大陸。
(旺報)

央企重組擴大 首度點名化工業

大陸央企重組不斷加速,所涉領域也在擴大。根據最新公開資料顯示,大陸國務院日前召開的常務會議上,首度點名化工領域為未來央企重組整合的重點。分析師指出,由於大陸兩大國有化工巨頭--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中國化工)合併的傳聞由來已久,此一訊息勢必帶動相關上市央企的股價,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根據27日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資料,未來大陸中央將穩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央企重組整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競爭力;其中,化工為大陸中央首度點名的領域,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合併傳聞由來已久
分析師指出,雖然大陸國務院和國資委此前都未明確提出推動化工行業重組,但大陸兩大國有化工巨頭--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的合併傳聞由來已久,大陸中央釋出此一訊息,也讓市場對兩大化工集團未來的合併重組之路,增加更多的想像空間。
大陸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未來化工行業的重組可能有兩種方式,一是企業重組,比如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合併;二是把同類資產合併,不同企業的化工板塊進行重組,比如把中石化的化工板塊並到某一個化工企業。
反壟斷審查將是變數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化工近期在重組方面動作頻頻。今年6月,國新控股在官網新聞中提到,國新控股將其出資企業國星集團無償劃入中國化工,為的就是推動國星集團與中國化工氟化工業務的重組整合。
分析師表示,如果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合併,有望形成打通全產業鏈的化工巨頭。上海天強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祝波善表示,中國化工的能源化工等板塊將得到中化集團的優勢互補,擴充國際市場領域的競爭力,而中化集團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國內市場業務板塊的實力;二者互通合作,有望形成打通全產業鏈的化工巨頭。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兩家企業的合併也是難點重重。中國化工、中化集團都是全球化的公司,兩家業務多有重合,合併的難點是世界各國的反壟斷審查,以及為通過審查必需的資產剝離。
關鍵一分鐘
◆9月29日,大陸證監會核准了9家企業IPO批文,其中在上交所主板的包括泰瑞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合盛矽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麗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佳力圖機房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中小板:蘭州莊園牧場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創業板:江蘇凱倫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福電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廣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9家企業合計籌資不超45億人民幣。
◆繼周四標普將萬達商業地產評級下調至垃圾級之後,穆迪29日也將大連萬達商業地產發行人評級(issuer rating)從Baa3降至Ba1,意味著從投資級下調至垃圾級。同時,萬達香港的企業家族評級(corporate family rating)由Ba1下調至Ba3。

台商強調 在陸經商重視品牌

大陸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帶來廣大商機,也使許多台商不能再以過去的方式經營,必須要適應環境「轉型升級」,29日在一場論壇中,幾位轉型有成的台商,分享他們的祕訣,台商強調,在大陸經商,一定要重視品牌,另外,只要作自己專精的產品,「作好不作大」,以大陸廣大的市場規模,就夠賺了。
河南正本清源科技公司,主要是生產雞豬等飼料,過兩年規畫在大陸創業版上市,正本清源董事長陳建成1993年到大陸,原本是當台幹,1999年自行創業,一開始和在台灣一樣什麼樣的飼料都作,但「什麼都作、什麼都作不好」,後來把產品聚焦,「產品用減法、營銷用加法」,大家都去的紅海市場不要去,只作精作細,後來果然開始賺錢,因為大陸市場夠大,只要專精幾樣產品,利潤就夠大了。
喬鴻鞋業董事長郭正津指出,東莞鞋商經過殘酷的淘汰,如今剩下的廠商,都過得不錯,訂單接都接不完,但是這中間也經過艱苦的轉型升級之路,像他們公司只作拖鞋,但是也從OEM到ODM,再到OBM(自創品牌),創立了洛克熊的品牌。
八融食品旗下上海知名的宜芝多烘培坊,目前在全大陸已展店132家,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區,今年底光是上海地鐵沿線,就要設立100家分店,八融食品公司董事長蔡秉融是蛋糕師傅出身,從1999年開第一家店就決定從品牌出發,他強調,大陸人口夠多,「只要作一味對的,市場就夠大」。
田野休閒牧場董事長楊文章,看準大陸休閒旅遊趨勢,則是從製造玻璃的第二產業(製造業),轉型到第三產業(服務業),目前在廣東清遠建有5千多畝,相當於15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大的台灣風情生態度假區,接著湖南常寧的園區也將落成。
運時通董事長陳燕木指出,台商真正在大陸賺到錢有二大類,一是買地,賺到土地的增值財富;另一種則是抓品牌、抓通路。

陸私銀狂飆 去年資產超34.2兆元

隨富豪財富與日俱增,大陸私人銀行規模正飛速成長,據調查機構APB連線(Asian Private Banker)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大陸十大私人銀行客戶資產規模已超過7.5兆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34.2兆元,自2012年起平均年增率達35%。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說,大陸的財富創造並沒有結束,才剛剛開始。
私人銀行一般指銀行專門向富豪階層,提供個人財富投資和管理的一種服務,開設人通常需至少擁有100萬美元的流動資產,才可申請。
富豪增加 業務大爆發
據興業銀行和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統計,大陸2016年底,可投資資產達到100萬美元的家庭已突破210萬戶,且在經濟持續成長下,未來每年還將以13%的成長率遞增。
在此之下,APB連線報告顯示,大陸包含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金公司、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十大金融機構的私人銀行業務,管理資產總規模已超7.5兆元,年增率22%,另自2012年以來,平均年增率高達35%。遠超過除大陸以外,其餘19個私人銀行業務發達亞洲國家的同期表現(6.1%),顯示隨富豪增加,大陸私人銀行業務迎來「大爆發」。
其中,招商銀行去年私人銀行業務資產管理額達1.66兆元,位居榜首,年增率32.5%,緊隨其後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之私人銀行業務管理資產額分別為1.21兆元和1兆元,年增率分別是13.8%、23.5%。
據了解,2007年,中國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合作推出私人銀行業務後,陸資私人銀行業務正式誕生,10年內,隨市場開放,相關業務迅速成長。
成長空間大 尤其在兩岸
ABP連線認為,走過10年光陰的大陸私人銀行市場,本身就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尤其是境內投資方面。張軍也說,未來20年,大陸內部財富管理市場仍增長可期。他解釋,這與大陸經濟潛力尚未被完全發掘密不可分,因在全球化、工業化後,大陸極具經濟成長潛力和動力的城鎮化進程仍尚未完成,因此「大陸的財富創造並沒有結束,才剛開始」。

中投靠陸市場 成全球第2主權基金

在資本市場與經濟共同成長下,大陸投資公司掌握的資金規模與日俱增。據統計,大陸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所掌握的資金規模已達到9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7兆3612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大主權財富基金。中投總經理屠光紹直言,背靠大陸市場是公司有別於其他國際機構最大的特點和優勢。
根據中投公司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公司資產總額已超過9000億美元,相較於中央分兩筆投入的2490億美元資本金大幅成長。據統計,中投公司累計年化國有資本增值率達14.35%,境外投資累計年化淨收益率則為5.51%。
中投係經大陸國務院批准,2007年9月29日在北京設立的國有大型投資公司,資金主要來自於大陸的外匯儲備,並內含主要負責公開市場投資的中投國際、負責對外直接投資的中投海外、承擔境內國有金融股權管理業務的中央匯金等三大子公司,分權管理資金治理。在全球主權基金排名中,掌握資金總額僅次於今年9月,規模才剛突破1兆美元的挪威國家主權基金。
中投公司總經理屠光紹表示,背靠大陸市場,是中投公司有別於其他國際機構的最大特點和優勢。他說,把握大陸經濟轉型升級、深度融入全球的歷史機遇,將成為中投未來十年發展的重要動力。
據新華社報導,中投在連接海內外市場上,已在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及相關地區,累計投資了約100億美元,涉及港口、鐵路、公路、電網、油氣管道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也涉及高科技、農業等行業的投資項目。
「繼續提高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水平」,屠光紹表示,這是中投未來將持續堅守的原則。

陸量子通信加密技術大躍進 成功進行跨洲視訊會議



中國科學院的學者最近創下世界首例,成功的利用量子加密通訊技術,和人位在奧地利的科學家進行視訊會議,之前的技術只能在幾百公里的距離內進行量子通訊、但現在中國科學家利用精密衛星解決了這個問題。
中國科學院的聲明表示,其院長白春禮在北京中關村透過量子加密通訊技術,和2,100多公里之外、位於維也納的奧地利科學院院長Anton Zeilinger一起展示了世界上首次跨洲的量子通訊視訊會議。該聲明表示說:「私密和安全的通訊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尤其在網路使用和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建立在全球都有保護的網路是極端重要。」
和傳統公共密鑰加密的原理不同,量子密鑰分發(QKD)利用單一光子在量子態疊加(quantum superposition)的狀態,創造出無條件安全的長距離通訊。
過去量子加密通訊的最遠距離只有幾百公里,但是科學家現在利用量子衛星墨子號(Mozi),找到延長的辦法。這個衛星上裝置了誘騙狀態的量子密鑰分發的傳輸器、一糾纏光子來源、一量子隱形傳送接收器和分析器等,中國和西藏也有5座地面傳輸站。
中國科學院表示這種加密通訊系統,有望運用在政府、銀行、安全和保險行業上,現在計畫進行更多類似實驗,從中國和位於新加坡、義大利、德國和俄羅斯的人進行量子通訊。

2017年9月29日星期五

崩潰的中國崩潰論

最近日本新聞網站News Picks製作了一個名為《「中國崩潰論」正在崩潰中》專題指出,日本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在7年前就開始出現此消彼漲的趨勢。
在此之前,日本的GDP占全球比率都遠遠超過大陸,到了2010年,大陸與日本GDP占全球的比率都是9%;到了2017年,美中日3國的占比分別是25:15:6,預估到2022年,將成為24:18:5。
無獨有偶,英國《金融時報》華盛頓分社的社長愛德華‧魯斯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以中國將接棒美國卸下的全球經濟守護者傳統角色,驗證英國歷史學者霍布斯的說法,霍布斯認為,中國將再次崛起,並且將掀翻西方世界。
在2001年出版《中國即將崩潰》一書一舉成名、且與前總統李登輝和陳水扁相談甚歡的康乃爾大學法律博士章家敦,在連續多年宣傳中國即將崩潰槓龜後,最近一次的預言是去年2月分上海「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前夕。當時章家敦在富比士的網站上撰文指出,中國將面臨「貨幣、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全面崩潰,時間大概是半年。
多年來,有關中國大陸前景的預測,始終有崩潰論和崛起論兩派,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驗證,除了極少數死硬派之外,兩派觀點都有所調整和修正,但是不可諱言,整個大方向與崩潰論的距離有越來越遠的趨勢。
前述NewsPics訪問的日本企業人士指出,日本人有一種「一旦認定了某個方向就不會輕易改變」的慣性,這使得中國崩潰論在日本一直頗有市場;日本經濟學者川端隆史則指出,中國在某些IT領域的領頭羊地位以及一帶一路等,已經在世人面前展現出不一樣的中國經濟樣貌,事實已明確到、多到日本人不應該再否認「沒有中國崩潰」這回事了。如此提醒,是否台灣人也該參考、省思?

陸高等教育在學人數3699萬 占全比重1/5

大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28日表示,中國高等教育在學人數3699萬人,占世界高等教育人數的1/5,是世界第一。
28日大陸教育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吳岩表示中國高等教育在學人數3699萬人,占世界高等教育人數1/5,是世界第一;普通大學招生748萬人,畢業生人數突破700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30%增長到42.7%,快速邁向高等教育普及化。
吳岩說,2012年-2016年,進入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前500名的大陸大學從31所增至98所,進入ESI前1%的學科數從279個增加到770個,有學科進入ESI前1%的大學從91所增加到192所。
吳岩說,中國實施「一省一校」高水準大學建設專案,共14校獲得56億元人民幣的中央財政支持;中西部大學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共24個中西部省份100校獲得100億元人民幣中央財政支持。

2017年9月28日星期四

港陸通婚現變化 港女嫁陸男比率大增

(香港二十七日電)據統計,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通婚情況在過去20年來出現頗大變化,港女下嫁陸男的個案激增,陸女下嫁港男人數卻銳減。

綜合本地媒體今天的報導,香港集思會昨天發表了「香港與內地跨境婚姻第二次檢討研究報告」。

根據報告,1997年內,港女下嫁陸男的宗數只有2190宗,但去年同類宗數飆升至7626宗。

相反,港男迎娶陸女的個案由1997年的2萬8309宗,下滑至去年的1萬5300宗。

報導引述集思會行政總裁黎靄玲說,大陸發展迅速,兩地在生活細節上差距縮小,加上交流頻密,港女不但不拒絕大陸男生,反而覺得他們比港男更具魅力。

另有戀愛顧問說,港女下嫁陸男比例上升,也許與兩地發展水準拉近有關,這會改變港女對大陸的看法。

大陸自19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大陸新娘開始在港大批湧現,成為社會新現象。

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

西方犯錯 助長強人崛起

美媒指出,「民主」全球化是西方給世界的禮物,本應讓親西方的開明領導人當選。然而事與願違,如今世界已經有一連串強人統治者當選上任,其中不少人具有清晰的非西方特徵,這些領袖包括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印度總理莫迪,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紐時中文網近日報導,這些領導人的興起反映了歷史的一個新篇章。在過去200年中,西方的力量異常巨大,即使在後殖民時代也是歷史的主導者。然而,西方所犯的錯誤卻助長了普丁等鮮明反對西方的領導人。隨著美國和歐洲的實力下降,非西方主義出現了全球復興。
對抗西方 普丁上台
報導稱,普丁的當選反映了俄羅斯人民的意願,那就是俄羅斯想要一個可以與西方對抗的強者。而普丁透過入侵克里米亞,以及支持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成功做到了對抗西方這一點。報導指出,如果西方當時對俄羅斯表現出足夠尊重,而不是侮辱它,普丁當時可能不會上台。
據報導,日本和印度自中國崛起以來,表面上在地緣政治上都更靠近美國。然而實際上這些國家的人民,希望支持的都是能提升其國家地位的強大領導人。從表面看來,安倍晉三似乎是親西方的領導人,但其內在卻是一名熱切的日本民族主義者,保持著對美國尊重的同時,內心卻渴望擺脫美國對日本的地緣政治束縛。舉例來說,就在美國和歐洲努力孤立莫斯科的時候,安倍晉三2013年卻力圖與莫斯科達成幕後交易,和普丁就有爭議的千島群島達成私下協議。
強化國族 習信念強
莫迪當選後也拋棄了許多曾令印度親西方的標誌,其欲獲取與美國、中國平起平坐的地位,讓世界走向三國鼎立的格局;習近平更是對強化中國民族身分認同有著深厚的信心。
報導指出,一百年前,印度、日本和中國的領導人都要求自己的人民效仿西方,向前邁進。如今,這樣的想法根本不會浮現在安倍晉三、莫迪和習近平的腦海裡,反而是告訴自己的人民,要牢記本國的光榮歷史。隨著越來越多國家不再對西方言聽計從,強大的民族主義領導人持續復興的趨勢不可避免,世界地緣政治的未來,可能就取決於這股新浪潮。

中國世紀 新大國領跑世界

隨著反全球化浪潮盛行,中國正逐漸被推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長蘇格日前出席「中國智慧中國外交」讀書會活動指出,國際形勢紛繁複雜,出現三個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是中國正走進世界政經舞台中心、二是中華民族正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三是中國已具備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能力與信心,「中國世紀」到來已是大勢所趨。
面對反全球化盛行,中國正扛起全球化、維護世界經濟秩序的旗幟。蘇格指出,21世紀以來,國際格局發生數百年來未有之巨變,世界多極化趨勢明顯,經濟全球化「雙面刃」效應持續顯現,面對反全球化浪潮,中國正逐漸被推向世界中心。中國主張的特色大國外交、「一帶一路」戰略,正從計畫轉變為行動,產生豐碩的早期成果。
新大國關係 穩定局勢
蘇格分析,自18大以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推動的特色大國外交戰略,可謂大格局、大手筆、大氣魄,主要從四個方面推進:一是推動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穩住大國關係;二是繼續推動周邊關係健康發展,以「親、誠、惠、容」理念發展睦鄰關係;三是持續深化同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四是深入參與和引導多邊外交進程,推進世界和平發展與全球治理。
曾判定20年後世界只剩「中國」與「外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也與會,他認為,過去五年中國的外交實踐,除與大國保持穩定關係,更透過合作哲學推動大國關係保持穩定;面對周邊環境則以全球合作夥伴關係為理念,平衡外交壓力,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及國際公共議題的治理中。
帶路克險阻 展現智慧
談及中國正力推的「一帶一路」,金燦榮分析,「一帶一路」四年以來,成果超出預期,提供最好的工作機會、最穩定稅源、最先進技術,讓當地人感到高興。不過,推動「一帶一路」難免會遇到艱難險阻,以積極應對挑戰、有困難就去克服,這就是中國的態度與智慧。

全靠這超級材料 中國「高超聲速武器」如虎添翼!

高超聲速武器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3000度以上的高溫,一般的耐高溫材料是應付不了的。如今中國在關鍵環節已獲得突破,研發出新型耐高溫材料!
一般而言,高超聲速武器在飛行過程中的速度,至少超過5倍音速,相當於每小時飛行6120公里,這速度遠遠超過了現有或是已有的有人飛行器的最大時速,即使是彈道導彈,在上升和中段飛行階段,也追不上高超聲速武器的極速。
據新浪軍事報導,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實驗室的黃伯雲院士團隊,近來終於開發出一種新型耐高溫材料,可以承受3000度高溫燒蝕的陶瓷塗層、複合材料的出現,對中國研製高超聲速武器具重大意義。
超大防務指出,這種新型陶瓷塗層是一種多元含硼單相碳化物,碳化物晶體結構十分穩定。中南大學科研團隊採用熔滲工藝,將多元陶瓷相引入到多孔炭/炭複合材料中,最終獲得了一種擁有複合陶瓷塗層改性的炭/炭複合材料。

瞄準海底稀土 大陸造全球首艘深海採礦船

大陸在南海開採可燃冰產氣時長和總量,創下世界紀錄後,再瞄準海底稀土礦產。大陸媒體證實正在建造的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已完成船體部分安裝,目前正在安裝船載設備,最快將於2018年底完工並交付使用。據指該船最大設計作業水深達2500米,載重4.5萬噸,能在海上連續作業5年多。
據大陸國土資源部的一份報告估計,海底蘊藏有880億噸稀土、10億噸鈷、3萬億噸多金屬結核礦。該些礦產在電子、醫療設備、紡織、有色金屬、汽車和化學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未來環保發電科技,包括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等,其相關設備都需要用到稀土,而使得中國大陸有意再強化稀土掌控,這項海底稀土開發行動,被中國視為具戰略意義。
資料顯示,該船最快在明年底完工設計,船長約227米、高約75米,最深達水下2500米作業,載重4.5萬噸,能在海上連續作業5年多時間;配備深海海採礦機器人、可容納約200人居住和作業,礦物儲存量可達到39000噸,建成後將交予加拿礦業公司在西太平洋巴布亞新幾內亞進行深海金屬礦產開發。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力拚創新 2030年最強的5國陸軍

自冷戰之後全球陸軍作戰大幅減少,但是從各國陸軍在軍備發展上卻未曾間斷。在這個各國軍事角力頻繁的時代,身為歷史最悠久的軍種這幾十年來也面臨了新的挑戰,不再可以獨享國家最多的資源,必須與空軍及海軍分享經費,這也讓在2030年各國該如何發展陸軍且究竟哪幾個國家在未來將擁有地球上最強的陸軍引人關注。
據《國家利益》報導,很難預測未來,不過可以從該國的軍隊是否可以擁有國家的資源包括創新的科技發展、是否擁有政治當局的支持而不會損害其獨立性,以及軍隊是否可以在實戰中學習及創新,這些條件中看出軍隊未來是否可以更加強而有力。
印度
印度將保持擁有最精銳的地面作戰部隊,印度陸軍在國內面臨各地的動亂,包括巴基斯坦支持的喀什米爾動亂等;面對國外的威脅,印度軍隊長期為對付巴基斯坦而接受高強度且實戰的訓練,這讓印度陸軍成為新德里政府用來對國內及對外國強而有力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印度陸軍在設備上落後其他國家許多,不過印度軍方來自全球各地的軍事技術支持,包括俄國、歐洲、以色列和美國都將軍事設備賣至印度,以補充印度國內日益增長的軍火產業,印度軍隊未來將比以往更容易獲得先進技術,使其成為一支更加強大的軍隊。
法國
在所有的歐洲國家中,法國陸軍是最有可能在未來繼續維持最有能力、最致命的軍隊,法國至今仍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必須要有有效的陸軍來配合,這也將持續到2030年,甚至可能隨著法國對歐盟的軍事和安全機構擁有更大的控制權而加速。
法國的軍事工業在國內和出口方面都維持著成長,法軍也擁有現代化的指揮和通信設備,為歐洲聯盟部隊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另外,法軍還擁有坦克和大炮在內的優秀野戰裝備。再加上法國政府也十分支持國內的軍火工業。
法國陸軍在作戰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包括在阿富汗和北非反恐戰爭,同時陸軍也獲的了另外兩個優秀空軍和海軍支持,海軍擁有遠征的能力,而空軍也在戰場上給予重要的支持,包括戰場對地的打擊、運輸及偵察。
俄國
俄國陸軍在冷戰結束後經歷了重大的變革,不僅失去了國家的資源、政治影響力和人力,支持蘇聯軍隊的軍事工業組織也隨之崩潰,這也讓陸軍的裝備落後、士氣下降,僅用於對付車臣的動亂和其他零星地區的動亂。
不過隨著俄國經濟的改善,讓政府增加了對該陸軍的投資,特別是陸軍精英部隊。陸軍為俄國贏得了和車臣的戰爭,接著在2008年很快擊敗了喬治亞以及在2014年拿下了克里米亞,這一系列讓俄國重新振作的戰爭,讓陸軍重回莫斯科政府的核心,不再遜色於空軍及海軍。
雖然俄國軍隊在2030年仍會是一支致命的軍隊,但將會有許多嚴重的問題逐漸浮現,像是技術的取得將會成為最大的問題,俄國現在依靠著蘇聯軍事工業體系所生產的軍事設備,但是呈現著垂死掙扎的狀態,過去蘇聯軍事工業的環節隨著蘇聯的崩解而被切斷。另外,軍隊人力儘管處於徵兵模式,但是大部分仍由日益減少的人口支持著。不過儘管如此,俄國的鄰國仍對俄國軍隊的威力感到畏懼。
美國
自從1991、2003年擊敗伊拉克後,美國陸軍向來是各國地面作戰部隊標竿,也是冷戰結束以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面戰爭。美國陸軍在過去的15年內持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實地作戰,特種部隊更是可以在更遠戰區執行任務。
未來美國陸軍將維持擁有強大的軍事創新系統,儘管在未來10年內成長將趨於緩慢,但也會和海軍及空軍一樣受到重視。雖然目前美國陸軍仍在使用部份冷戰時期的裝備,但這些裝備幾乎都經歷了一系列的升級,以達到現代戰爭的標準,美國陸軍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偵察無人偵察機來支持前線觀測的火力。
此外,美國陸軍這15年來在反恐戰爭上獲得了許多經驗,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經驗是付出了極大的危險而換來的,尤其是長時間的戰爭也讓美國陸軍筋疲力竭,再加上至今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仍看不到盡頭,引發各界的關注。不過儘管如此,美國陸軍在2030年仍會是大幅領先的強大地面戰鬥部隊。
中國
自1990年代初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爆發性的成長,解放軍地面部隊一直在進行徹底的改革,解放軍陸軍獲得比以往更多的資金及日益成長的創新技術部門。同時,解放軍的地面部隊也開始精簡和改革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軍事組織。
但與美國軍隊一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地面部隊近年來必須要的海、空軍分享經費,再加上解放軍只將經費專注於發展陸軍的時代已經結束,讓陸軍將面臨不少挑戰。
解放軍近年的改革包括大規模的裝備現代化、符合實戰狀態的培訓以及向部隊專業化的方向邁出。雖然解放軍沒有像美國軍隊享有那麼多的經費,但卻可以獲得充沛的人力,而且它比世界上幾乎任何其他軍隊都擁有更多的資源。在未來15年,中國軍隊現代化改革的方向也將持續。不過解放軍相較其他國家仍較缺乏實戰經驗,這支軍隊自中越戰爭以後,就沒有進行過實戰行動。

2017年9月20日星期三

陸半導體投資聯盟 回歸境內整合

2017年9月中旬對岸正式成立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包括紫光集團、中芯國際、聯芯科技等51家中國半導體企業,以及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為首的25家投資機構參與其中,將整合中國各類半導體產業資本和相關領域的優勢資源,藉由聯盟各成員單位在各自領域的資本、人才、專案和市場資源,實現利益的結合,而使現有中國半導體業廠商能將產業資本的綜合效益發揮至極致。
而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除了為行業建立整合平台之外,也意涵外國監管單位與企業對所有權管制愈來愈嚴格,使得中國購併國外半導體公司壯大勢力的策略頻頻受阻,造成中國國內業者開始反思購併策略,認為中國應該把注意力回歸至境內資源的整合,並放在研發能力的培養、吸引全球人才等層面。
事實上,中國半導體業者2016-2017以來在全球的購併活動進展並不順利,主要是歐美日韓國家多以涉及國家安全、尖端技術恐有外流風險等為由加以拒絕,近來美國政府擋下之中資購併案,在半導體的部分即包括美國Fairchild拒絕華潤微電子和華創投資的收購邀約、紫光集團宣布撤銷收購美國硬碟大廠WD、美方阻撓造成中國福建宏芯基金宣布放棄對德國Aixtron的收購等,近期更再添一案,即陸資企圖收購美國FPGA晶片大廠正式破局。
而在對外收購優質資產、專利的捷徑受到阻礙後,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途徑勢必作一調整,也就是回到境內來尋求資源的整合,並使上下游產業鏈來作有效的連結,也避免重複投資或過度投資的情況發生。而除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外,2017年9月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總經理也宣示將在中國高階晶片聯盟(CHICA)底下成立儲存器產業聯盟,有意促成三大新成立的記憶體廠包括長江存儲、福建晉華、合肥睿力一同加入,顯示中國官方在記憶體領域將以重點扶植少數龍頭企業為策略,避免資源分散也減少非必要的競爭。
而在中國半導體業發展方向進行轉變之際,首要之務即是需要填補半導體研發、高階管理或建廠人才,唯有壯大在地人才規模與素質,才能朝向半導體自主可控的目標,故2017年以來中國大肆進行海外人才的挖角,包括南韓、日本、台灣皆是對岸徵才的人才庫,甚至市場近期傳出,正在培養記憶體產業的紫光集團,也不放過Toshiba半導體的優秀人才,意即看準該出售案懸而未決,已降低人事凝聚力,故紫光集團出動獵人頭公司進行挖角。
整體而言,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接近全球產能1/3,但產值才占6%,故政策將著重於自給率的提升,而未來中國是否能藉由自主開發半導體相關技術,並避開全球綿密的專利網,建立自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將會是全球矚目的焦點,但不管如何,在市場強大的購買力與終端品牌的茁壯帶動下,未來中國半導體在全球市場仍將成為一定的要角。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副研究員)

香港推共享房屋 輿論:杯水車薪

香港當局與非政府組織(NGO)近日推出「房屋共享計畫」,嘗試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屋難題。但有輿論指出,對於龐大的住屋需求而言,這只是杯水車薪。
這次與政府合作的非官方組織為社會服務聯會,成立於1947年,一直從事各種社會福利和救濟服務,協助弱勢社群。
社聯向來與基層市民接觸,了解他們的困難,過去也不斷向政府反映低收入家庭在住房上的困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今年7月上任後,首要工作也是解決住房問題。解決之道大致有兩方面,一是在現有資源上作出合理配置,二是找尋土地興建房屋。
上月底,政府就宣布成立由30人組成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準備以一年半時間研究如何增加土地供應。
在專責小組成立後,社聯19日又提出了另一項解決港人住屋困難的措施,稱為「社會房屋共享計畫」,主要是利用現有空置的房屋資源,分配給有需要家庭。
根據計畫,社聯與政府合作,希望在未來3年內承租500間民房,面積在200至700平方英尺(約5.62坪至19.67坪)之間,再以較低租金出租給低收入家庭。
據公布,這項計畫已獲得慈善機構公益金資助港幣5000萬元(約新台幣1.95億元)用作裝潢;一些房地產商包括恆基和華懋也願意貢獻社會,提供公司轄下的一些空置房供出租使用,公司方面則只向社聯收取象徵性租金。
但「共享房屋」的出租對象必須符合一些條件,比如已輪候公屋(由政府興建並出租給低收入家庭的一種房屋)已超過3年、目前所居住的地方條件惡劣,以及收入低微並需要福利機構支援的家庭。
對於政府和社聯推出這項計畫,輿論普遍覺得這是惠民措施,對待態度正面。但各方大都認為,對於當前龐大的住屋需求而言,這只是杯水車薪。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本地申請公屋的數目有15萬200宗,上述計畫實在難以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
所以,社會主流意見還是認為,增加土地供應以興建大量住房,才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向。

京唐城際鐵路唐山段開工 從北京到唐山僅30分鐘


9月19日上午,京唐城際鐵路唐山段暨機場站開工。該條鐵路建成後,北京到唐山的通勤時間將縮短至30分鐘。分析認為,京唐城際鐵路的開工將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唐山更好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圈。
澎湃新聞網報導,京唐城際鐵路全長148.7公里,自西向東途經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寶坻區,最後到達唐山市。全線共設置車站8座,分別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燕郊站、大廠站、香河站、寶坻南站、鴉鴻橋站、機場站、唐山站,預計2020年開通。
去年11月,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方網站發佈《關於新建北京至唐山鐵路核准的批復》指出,京唐鐵路是京津冀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沿線城際客流,兼顧部分跨線客流。線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終至既有天津至秦皇島高速鐵路唐山站。同步配套建設大廠、唐山動車運用所。
該鐵路段開工建設也是唐山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里程碑式節點,標誌著京津冀三地組織建設的第一條城際鐵路即將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將對提升唐山交通樞紐地位、促進要素暢流、迸發創新創業活力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唐山市市長丁繡峰表示,京唐鐵路是連接京津唐和全國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網的新通道、新動脈。京唐鐵路開工建設,對於唐山加速融入協同發展大局、打造京唐半小時經濟圈、全面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實現互利共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他希望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秉承工匠之心,全力加快專案建設進度,打造精品工程、百年工程。
京唐鐵路項目是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首批推進的重點專案,也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標誌性工程,三地百姓期盼已久。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偉亞表示,京唐鐵路開通運營後,將成為連接京津冀三地乃至東北地區的重要高速鐵路運輸通道,能夠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積極促進區域資源優化配置。

金燦榮稱:20年後全球製造業只剩中國和「外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指出,中國已經完成歐洲當年現代化所經歷的「三部曲」,完整實現社會結構的三個「R」變革,為中國推動工業化打下堅實基礎。他並預言,按當前增長速度,從製造業角度觀之,20年後世界可能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而且中國的規模還會超過整個「外國」。
金燦榮在微信公眾號「環球網」發表題為「『非西方』的中國為何能快速崛起」的文章指出,到目前為止,人類現代化最完整的樣本來自歐洲。歐洲的現代化經歷了一個「三部曲」:第一是社會變革,即從中世紀時宗教主導的社會,轉變成為適合現代化發展的世俗社會。第二是實現工業化,即從過去的工廠手工業,變成大機器、規模化生產;第三則是推動西方版的全球化。
歐洲最先從諸文明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其率先完成了現代化過程中最難的社會變革,即把社會從「前現代」轉變到現代。這種轉變又有三個核心內容,可歸納成三個「R」:
第一個R是文藝復興(Renaissance)。在那之前,歐洲人的價值觀念體系主要在於履行宗教責任。雖然社會也存在階級矛盾,但統治者能依靠非理性的宗教信仰維持統治。
文藝復興及後續的啟蒙運動,把「世俗的人」召回現實世界,使人存在的意義不再只是為神奮鬥,而是謀求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就樹立了一個社會的世俗意義。
第二個R是宗教改革(Reformation)。即「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進一步釐清了宗教與世俗的界線。宗教有其位置,但不過多干預世俗生活。
第三個R就是革命(Revolution)。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國大革命,其結果是讓一個等級森嚴、壓迫型的社會變得開放,平民獲得上升空間。
完成社會變革並實現世俗化、平等化之後,歐洲國家就啟動了以大機器生產和高效率為主要特徵的工業化。工業化前,工業產品主要供給歐洲王室和貴族,平民百姓沒有資格享用,因此需求不旺、產量不高。
但轉為大機器生產後,工業生產的投入增高,因此自然而然要求市場最大化。這種要求,在變革後的歐洲社會已能實現。
工業化的成功使西方的工業力量和知識水準凌駕於非西方世界之上,於是西方國家開始向全球推廣西方版的全球化。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完整的現代化樣本。
金燦榮稱,放眼非西方國家,中國可能是唯一一個完成了社會結構三個「R」變革的國家。
首先,中國是古老文明中罕見的世俗文明。若以文字、金屬工具和城市作為成熟文明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則前現代化時期的世界主要有三大文明圈:環地中海文明圈、南亞文明圈,及以中國為主的東亞文明圈。其中,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文明圈,在根本上表現出來一種現代性,不靠神性而靠理性維持運轉。
金燦榮認為,對於中國文化,世人有個歷史誤解,認為中國文化趨於保守。事實是中國文化一向開放,中國文化非常善於學習和借鑒。近代以來,中國經歷了大規模引進西方價值觀和經驗的過程,晚清更多是學器物,民國時學制度體制,新中國成立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改革開放以來也是借鑒不少西方發展經驗。
金燦榮稱,「本身底子不錯,加之努力學習,這使中國的第一個『R』(文藝復興)基本得以解決。」
至於第二個「R」(宗教改革),因中國本來就非宗教文化,所以並無必要進行歐洲國家那樣的「宗教改革」。但中國也經歷了一個打破封建禮教的過程,三綱五常等在中國革命過程中遭到較為徹底的唾棄,這與歐洲「宗教革命」在內在邏輯上有所相似。
說到第三個「R」也就是革命,中國無疑做得很好。在前仆後繼的革命過程中,社會結構改造非常成功,實現了平民主義化,且其程度之深世所罕見。
完整實現社會結構的三個「R」變革,為中國推動工業化打下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68年來,工業化的成就有目共睹,一個明顯標誌就是2016年中國製造業規模達到美國的160%,總量幾近美日德之和。
金燦榮說,「這種距離還在逐漸拉大,雖然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強調製造業回歸,但迄今為止還沒什麼效果。按照當前增長速度,10年後中國製造業規模將超過美日歐盟之和。從製造業的角度觀之,20年後世界可能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外國,而且中國的規模還會超過整個『外國』。」
他指出,除了規模龐大,中國工業體系也極其完整。美國高盛集團今年4月發布的評估報告顯示,中國深圳的科技成果市場轉化能力已超美國矽谷。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結論。過去30年來美國一直引領科技創新,但因美國的工業基本上空心化了,所以生產效率提高得很慢。這與中國不斷完善工業體系、提高生產效率正好相反。
在工業化取得成功後,中國對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越來越感興趣。尤其以2016年杭州G20峰會為標誌,中國對很多國際問題提出「中國方案」。按照這種邏輯梳理,可以說中國正在逐步走向一個完整的現代化。

2017年9月14日星期四

中國出書宣揚人權 王毅寫序提穿鞋論

(綜合報導)李明哲案才公審,中國即將出書宣揚過去5年的「中國人權新成就」。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新書撰序宣稱,「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中國人權狀況如何,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

中國人權問題長年遭國際人權組織質疑。

王毅今天在中國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沿著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繼續前進」的序文。

他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19大)即將召開之際,將編纂「中國人權新成就(2012—2017)」一書,總結5年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成就和經驗,推動中國人權事業更上新台階。

王毅首先在序文引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談話指出,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經過實踐和理論思考,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答案。中國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王毅宣稱,「中國人權事業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成就,關鍵在於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

王毅指出,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最大特色就是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制度優勢,「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堅持民主和民生相促進,堅持和平、發展和尊嚴相協調。」

王毅還宣稱,中國在政治上,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做主,保障人民政治權利,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中國人權狀況如何,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這是人民的選擇。

王毅表明,中國主張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人權對話、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不斷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並稱「這是世界的潮流」。

不過,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9月公布一份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對維權人士的鎮壓是天安門民主運動以來最嚴重的,中國正在系統性地削弱國際人權組織,以壓制這些組織對中國在國內侵犯人權行為的批評。

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今年3月份會議中,歐盟對多國人權侵犯狀況發表聲明,其中就包括中國拘留了律師和人權活動者。

中國造反物理定律引擎 數月可抵太陽系邊緣



(綜合報導)中國央視近日公佈了一則重磅新聞,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一款反物理定律的引擎,引發各國媒體關注。

《每日郵報》9月12日報道,中國專家研製出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電磁推進引擎(EmDrive)的工作樣品。

報道稱,EmDrive是由可產生微波的磁控管和積累微波波動能量的共振器構成的裝置,它產生一種動量守恆定律無法解釋的推力。專家指出,在這種引擎基礎上製造的動力裝置可讓人類用短短幾個月就抵達太陽系的邊緣。

而NASA專家此前發表的一篇科研文章指出,EmDrive的確產生「恆定」推力,但既不損耗任何燃料,也不產生定向射線束,這與動量守恆定律相違背。

對此,俄羅斯衛星網9月13日援引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激光等離子體技術研究所理論核物理系教授波普魯任科(Sergei Boproenko)的觀點稱,新引擎裝置的技術細節未見報道,所以無法判斷這個項目是否現實或有前景。然而,在任何情況下,說新引擎或其他裝置違反能量守恆定律或動力守恆定律工作都是不可能的。

波普魯任科表示,時間與空間守恆定律是物理學最基本的定律,如果確實發現一個物理現象違反守恆定律的,那麼則需要徹底重新審視作為整個現代物理學基礎的這些定律。媒體上經常報道發明了某種裝置,或者觀察到某種物理過程,是違反守恆定律的,但沒有任何一個案例得到了獨立專家的證實。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6年,英國工程師肖耶爾(Roger Shawyer)就聲稱發明了EmDrive引擎,其技術細節未公開,只透露說新引擎不需要燃料,而是通過在密閉的錐體內部反彈的微波製造牽引力。

2017年9月7日星期四

哈佛博士集體返華 回歸中國的吸引力何在?

(綜合報導)當下的中國正在進入海外人才快速積聚期和加速回流期,據大陸2017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公佈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已達265.11萬人,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6年的82.23%。

而哈佛8名博士--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張欣、張鈉、林文楚、任濤的集體回歸,無疑更是彰顯了海外人才回流中國的風起雲湧。

哈佛博士的集體式回歸

合肥市西郊的著名風景區內,蜀山湖從三面將一小島環繞,島上植被茂密,環境清新幽靜。小島佔地2.65平方公里,因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十個研究所的專家學者聚集於此,潛心科學研究,故名科學島。

強磁場科學中心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島上其中的一個科研單元,因為媒體的廣泛報道,很多人都知道合肥科學島上被俗稱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東方超環EAST,但大多數人卻不太瞭解科學島上還有著另一個很牛的科學工程--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 「強磁場」的光芒可是一點都不比「人造太陽」小。

2008年起,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的規劃,中國科學院開始在科學島上建設「強磁場實驗裝置」。2011年左右,在強磁場中心與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支持下,當時中國最高場強的核磁設備,500兆赫、600兆赫、850兆赫核磁設備陸續進場。

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觸發哈佛博士集體式回國連鎖效應的那位第一人--王俊峰來到合肥科學島。他那次見到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匡光力,和匡一番談話,促成了他的回國選擇。

王俊峰1995年北大碩士畢業,2004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生化與分子藥理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其間他的多篇文章登上了《自然》等國際一流科學雜誌。如今他已經是強磁場科學中心副主任、磁共振生命科學部主任。

前述8名哈佛博士科學家曾在美國打拼十多年,並因在哈佛大學「同一個樓道」共事而相熟。王俊峰率先離職回國,觸發了連鎖效應,另外7位哈佛博也接連離職回到中國,相聚在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所在地--合肥科學島。

回歸的吸引力何在? 

中國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世界第一,數據顯示在全部200多個科技門類中,中國有180多個超過日本,前沿科技領域中國有十幾個領先世界。中國科技人才總量2014年為152.4萬人,超過美國的125.3萬人,僅次於歐盟28國176.2萬。按照國家維度,中國的科技人才投入已列世界第一。

搞科研便意味著「探索未知」,科研人員對自己的研究領域無不是希望「看得見未來」,至少「看得見未來的方向」。王俊峰表示,他覺得看見了自己在美國的「未來」--上面有一層觸手可及的「天花板」:一來沒有屬於自己的大科學裝置平台,二來沒有如今這麼兵強馬壯的作戰大團隊,他很難想像在美國再往前走一步還能是怎樣。
2009年,距離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落戶科學島尚不足一年,科學島上的強磁場中心剛起步。業界人士都清楚強磁場裝置可謂是科學探索的「國之重器」,強磁場與極低溫、超高壓一樣,可為科學研究提供極端實驗環境,自1913年以來,19項與磁場有關的成果被諾貝爾獎垂青過。

毫無疑問,一旦屬於中國的40特斯拉的穩態強磁場建成,將躋身世界一流之列。對王俊峰他們而言,一幕在美國從未見到過的樣子--「一個屬於『未來』的樣子」在自己而前華麗展現。

在美國做科研,起步基礎無疑會比在中國好,但也時常會有一種溫吞水的感覺撲面而來。「身邊人的回國」就仿若催化劑,比任何名人效應的衝擊都要大,後面王俊峰同伴陸續歸國的故事已不需要在此再詳說。

看得見的未來 8位哈佛博士集體歸國,王俊峰、張鈉研究結構生物學;張欣研究磁生物效應;林文楚研究動物模型;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則研究腫瘤藥物 。這正好是從最基礎的理論研究,到可以直接製藥的應用研究的一條完整的研究鏈條,依托強磁場大科學裝置與技術,開展以重大疾病為導向的多學科交叉研究網絡的「學術鏈」得以完美呈現。
王俊峰回國後一年,強磁場科學中心科學大樓便拔地而起,各種實驗設備相繼調試成功,硬件條件按理想藍圖陸續實現。中國大陸陸續推出的「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安徽省「百人計劃」……亦讓科研歸國者在很大程度上不必為資金、項目或者人員操心。

今年2月,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混合磁體工藝通過國家驗收,40特斯拉穩態強磁場,磁場強度居世界第二。8年間,強磁場科學中心從「一無所有」成長為「世界第二」,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

據媒體報道,前段時間,歸國博之一--劉青松的美國朋友來合肥科學島參觀,看到他在帶領50多人的藥物學交叉研究團隊,還擁有一流的實驗設備,不禁發出驚歎:「沒想到中國現在對人才如此重視,在美國,這也是很難得的!」

對於這些歸國博而言,現在的他們既看得見強磁場建成世界最高水平的未來,也看得見自己的定位。 他們也不想「拔高」集體歸國選擇的動因:「所謂放棄國外的優厚生活--那不是真實的情況。」女科學家張欣道出了這個群體的心聲,他們只是普通的8個歸國留學人員,如果說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決定集體回國,相約到一處打拼」,優勢是「相互之間不必再磨合」,目標只有一個:認真踏實做好科研。

日本文部科學省官方每年都會對世界各國科技實力產出進行數據統計,從其公佈的2016年版報告來看,中國自從2010年在經濟總量上超過日本以後,總體科技產出現在也超過了日本,僅次於美國。

科學無國界,不同時期,有人選擇出國,自然也有人選擇歸國。哪兒更適合,科學人就會湧向哪兒,無需做更多的動機詮釋。對中國而言,如何讓歸國的高科技人才發揮出更大的效應才是更大的時代考題。

2017年9月2日星期六

王者歸「錸」 中國靠它打破歐美航空發動機壟斷

航空發動機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多學科集成的工程機械系統之一,而中國部分軍用飛機依然使用國外發動機,為了改善此問題,他們加強發動機的研發力度。而西方武器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中國把「錸」這種金屬運用到航空發動機領域,並取得技術突破,那麼就有可能打破美歐對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壟斷。
雖然「錸」是人類發現最晚的天然元素,但也被發現快一世紀,對大多數人來說卻是陌生的元素,它在地殼中的含量僅十億分之一,熔點3180℃,沸點5627℃,純錸質軟,外表與鉑相同,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是各國戰略儲備的必選之一。它比鑽石更難以獲取。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全球探明的錸儲量僅為2500噸左右,錸的價格跟白金的價格相仿,一克大概需要兩三百塊錢。
然而直到上世紀末,中國並沒有發現錸金屬,也應此缺少對含錸高溫合金和單晶葉片鑄造技術的相關研究。加上西方國家一直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這項技術成為中國航空發動機研製發展的一大「瓶頸」。
根據《央視》報導,就在2010年,華山南麓礦山,工作人員意外勘探到稀有金屬錸,儲量達到了176噸,約占全球儲量的7%,僅次於美國與俄羅斯。為了找到獲得更多的錸金屬,成都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通過與湖南有色研究院的合作,用一年多的時間攻克了技術難題,實現了錸的提純。
由於錸可以廣泛應用於噴氣式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全球約80%的錸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其在軍事戰略上有重要意義。

文化中國:重建中國史論述 走自己的路

如何在歐美、日本學界「夾擊」的情況下,重建中國的歷史論述?這顯然是當今中國歷史學界最重要課題。復旦大學葛兆光提出「從周邊看中國」的方法論──既然只看「漢族中國」的方式已經回不去了,那就不妨超越中國局限,用「文化中國」的方式,去說明中國不是以民族為疆界,而是以文化來凝聚各民族的核心。
對於歐美及日本學者「偷走」中國史的研究意識,葛兆光在其代表作《宅茲中國》裡表示,中國必須走不同的路。他認為,中國的政治疆域和文化空間的形成,跟歐洲的「民族國家」不同,跟日本的單一民族在範圍明確的空間重疊也不同:中國是從中心向邊緣瀰漫開來的,「即使不說三代,從秦漢時代起『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語言、倫理、風俗和政治的同一性,就開始把這個空間逐漸凝固起來;特別是在宋代,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其實已經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近世『民族國家』。」
葛兆光不反對「從周邊看中國」,可以從周邊看中國但仍然聚焦在中國史。他提倡從周邊──日、韓、越、印、阿、藏、蒙等──來重新認識歷史上的文化中國,透過文學、宗教、學術、藝術以及語言的具體接觸史,看看這一文化的大鏈條,究竟是怎樣一環扣一環地連接起來的。
舉例來說,宋朝的程朱理學在清朝走入衰微,卻仍跨海在朝鮮的「兩班制度」下被嚴密守護;而在日本德川時代,則因不同社會制度而成為上層社會的思想。這正證實了「文化中國」影響、浸濡了周邊,而不是反被周邊「吞噬」。

浙農 -婁志平-治沙有成 獲邀聯合國學術會


浙江72歲老農民婁志平,因治理沙漠名揚世界,發明了懸袋網沙障和U型固沙網,創新成果受到肯定,獲邀參加9月6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舉行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消息傳來造成轟動。
60歲已是花甲之年,對許多人而言是退休年紀。紹興嵊州市農民婁志平卻在60歲這一年,到大西北一頭埋入治理沙漠的研究中。12年來經過無數次試驗,提出了「流動沙丘頂部攔沙」理論,發明了多種攔沙和固沙方法,先後取得了30多項國家專利。
12年無數次研究試驗
婁志平原本經營園藝綠化,也喜歡發明,他利用自己的「網式垂直栽培法」把花草、小灌木植物垂直種在牆壁上,曾獲第12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銅獎。
在一次草葉學會中,婁志平聽到許多人熱議治理沙漠難題,心想「有這麼難嗎?」後來跟隨治沙專家到沙漠,看見流動沙丘把高大的梨樹壓得只露出幾根樹枝,從事園藝工作的他看了很難過。又聽說,全世界對固定流動沙丘缺乏有效辦法,當時他便下定決心要做點事情。
2005年春天,婁志平隻身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沙坡頭是世界知名的治沙試驗區,大陸中科院在這裡設了沙漠研究實驗站,但無論是籬笆沙障、草方格、高立式攔沙網、攔沙柵欄,都難以抵擋大風沙。
之後,婁志平每年到沙坡頭兩次,都選擇在風沙最大的春季和秋季,一次少則20天,多則兩個月,他觀察沙子和沙丘移動的規律,思考治沙方式。
不想出名願為全球奉獻
經過一次次試驗失敗,2008年,婁志平設計出了「八字形網籠沙障」,並提出「治理沙漠關鍵是固定流動沙丘」、「流動沙丘頂部攔沙」等理論,在當時是一個創新,中國首屆沙產業高峰論壇收錄了他的《串聯式捕沙網籠攔沙壩攔截流動沙漠的原理和效果》論文。
但「八字形網籠沙障」怕大風,婁志平繼續改良。2013年「懸袋網沙障」問世,上部是八字形網籠,下部是埋嵌在沙漠中裝滿沙的袋底,再大的風都吹不倒。
「懸袋網沙障」已取得國家發明專利,並在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青藏鐵路等地建了阻沙壩固沙樣板工程,攔沙效果十分出色。
如今婁志平在全球治沙界有一定名氣,9月參加《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他將介紹「懸袋網沙障」和另一項發明「U型固沙網」,希望為全球沙漠治理作出貢獻。
婁志平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老漢,投入治沙,不圖什麼,「如果是為錢,我以前的生意可以賺更多。這麼大年紀了,也不想出名。我就是想為治沙事業出點力。」

霍元甲家後代改行醫 家傳武術險失傳


霍元甲玄孫女霍靜虹在大陸全運會拿下群眾比賽健身氣功團體賽冠軍,讓「民族英雄霍元甲」再次受到矚目,而赫赫有名的霍家家傳武術,其實差點失傳。
據記載,霍元甲有兩子三女。長子不習武,次子霍東閣武藝高強,16歲到上海精武會任教。霍東閣是霍元甲武術精神繼承人,1924年,他在印尼泗水成立精武會南洋分會。霍東閣有三子,長子霍亞廷是霍靜虹的爺爺。
霍靜虹表示,霍家就是從她爺爺那輩開始,逐漸不再習武。即使是南洋的霍家族人,主要也是行醫或開藥廠。
「我的爺爺幾兄弟,都是當工人或務農,基本沒有習武,也不愛好武術,家傳武學幾近失傳了。」霍靜虹說,曾祖父霍東閣人在國外,有這樣的海外關係,在當時對家裡有很大影響,爺爺與他的兄弟為了保護家人不受衝擊,就不允許後代再練霍家拳。
幸好霍靜虹重拾武藝,讓霍家拳在霍家後繼有人。霍靜虹還透露,「我爸爸小時候偷練過一段時間,但爺爺管得嚴,最後只有作罷。」
小 靈 通霍元甲
清末武術家,1868年生於河北天津南河鎮(為紀念霍元甲,2009年改稱精武鎮),父親以保鑣為業,武藝極高。霍元甲幼年體弱,後習武有成,41歲在上海創立精武體育會,1910年去世,年僅42歲。
坊間流傳霍元甲打敗過俄國與西洋大力士,又傳說他遭日本人毒殺。霍元甲被視為中華民族武術英雄,生平故事多次被拍成電影及電視劇而家喻戶曉。趙文卓、鄭伊健、李連杰皆曾飾演過霍元甲。(王曉鈴)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