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

认识藏南-中国地图上的印度实际控制区

藏南属于西藏的一部分,并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为西藏自治区的下属地区。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主体为印度控制,并且现在为阿鲁纳恰尔邦。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谈,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曾经夺回藏南,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回实际控制线。印度在1987年建立阿鲁纳恰尔邦,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但中国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以夺回该土地。
  解放军作家金辉对藏南那片土地这样换算: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
  ——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
  ——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
  ——相当于六个科威特;
  ——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
  ——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那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极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够生长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我们失去的这片土地,是西藏人民历代居住的土地,是西藏气候最好、物产最丰富的一片宝地,然而这片领土却在我们手中,被随随便便地丢掉了。
  据说,国际上有以下规定:一国占据某地50年以上,国际上就承认该国对这一地区的合法拥有权。藏南,这片肥沃而富饶的土地,看来已经永远失去了,中国的面积已经不是960万平方公里了,因为已经有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永远不属于中国了。
  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要以为这里属喜马拉雅山脉就尽是些冰雪满野的荒漠。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想不到吧?
  这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政府的代表、英国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员和中国“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讨论中国和(英属)印度的边界问题。由于(袁世凯)北京政府忙于征讨南方的革命力量(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见分歧,根本谈不成什么协议。其实,协议只不过是英国将攫取到手的权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况英国侵略我国西藏地方的野心根本就不受什么协议的束缚。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英国政府代表)竟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就是上图中青色的线),这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上图红线,传统习惯线)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
  正是这种将国家领土的私相授受,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而英国人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没敢公开宣布这个“条约”,也没有在英国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战争中,中国在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将军队悉数撤回至实际控制线(青色线附近)后20公里,不啻于在事实上承认麦线存在或有效。而印度人又回到了那里,耕作建设,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万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无别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块土地,再收回,我看:难矣!一时的失策,竟做成了连麦克马洪也无法做到的事!
  在当时的苏、中、美大三角大战略中,中印之矛盾是虽是次要矛盾,不值得与之扩大战端,但在当时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军威显赫,各族同仇(大量物资,如炮弹等是在牦牛也无法爬行的情况下,由我藏胞一发一发山那边背过来的),并且更重要的是,当时印度东北一带风声鹤唳,已无可战之兵!是完全可以守住的。守住了,在谈判桌上就占主动:既有历史依据又有实力控制。而现在,既不战又不守,又不能把印度拉上谈判桌,这究竟算什么回事?!就算上了谈判桌,能希望印度会原原本本地把这块领土交还中国?代价是什么?有多大?
  失策!徒唤奈何!


西部的阿克塞钦領土互換

现在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塞钦。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塞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坚守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高明之处,阿克赛钦虽然非常荒凉但它的地势非常重要,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了 

它居于中亚的制高点,紧临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优势远甚于藏南和达旺。

 如果说藏南和达旺是两块肥肉,而阿克赛钦就是中亚的镇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脏的利剑。 在军事层面,藏南早在1962年就已经被“放弃”了。而在外交层面,多年来关于藏南,中方的谈判立场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以实际控制线为准划定永久边界。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山而上,冬季大雪封山, 夏天暴雨倾盆。我军进入麦线以南作战, 一年里八至十个月没有可靠的后勤,唯一的空当就是秋天那短短两个月。

事实上,1962年的那场战争从发动到结束也就是不过两个月,中国军队最充分地利用了西藏自然条件留下的那个宝贵的唯一的窗口。 然而,前线雪片般传来的捷报却并不能改变山南的地理条件。西藏高不可攀的“天”才是我军最大的敌人,才是真正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一过11月,铺天盖地的大雪就将切断18军在藏南的后路,使刚刚见证了我军辉煌胜利的藏南变成一片军事死地。

以实际控制线为准划定永久边界意味着承认“阿鲁纳恰尔邦”的存在,印度无疑是捞了大便宜,然而作为交换条件的承认阿克塞钦属于中国却是印度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首先是印度政党林立,任何在边界问题上的“妥协退让屈膝投降”都会引发一场政治大风暴,导致政府倒台。同时在军事上,西藏对于中国是边陲,对印度首都新德里与大城市孟买加尔各答却是近在咫尺,作为战略要地阿克塞钦的归属直接关系到印度首都的安全。

最后,也是最重要但却最不为国人所知的,中印在西线的领土争端其实远不止阿克塞钦,还直接牵涉到印度与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的领土争端。 按照印度的说法,整个克什米尔都属于印度,因此印度不承认巴基斯坦在其克什米尔实际控制区与中国的划界,而且印度还认为巴基斯坦为了换取中国的支持,把大片属于印度的土地“非法割让”给了中国。 因为有了这么一层,中方的“以实际控制线为准划定永久边界”实际上就无异于要求印度永久承认克什米尔的“分裂分治”。

这从立国之本的高度,简直是在要印度的命!要知道,克什米尔对于印度来说,就跟台湾对于中国差不多.....


藏南问题的第二大利好就是,虽然藏南对于我军是常规战争之死地,但只要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修建了大型水坝,局势便立即颠倒,届时藏南对于印度就成了大规模水攻之死地:高达几千米的自然落差,多达几百亿立方米的大水,倘若放水一淹,就别说什么阿鲁纳恰尔邦的几百万人口了, 就连下游的孟加拉恐也将遭池鱼之殃而沦为人工鱼塘.....


藏南问题的第三大利好,也是最为根本性的一条,在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远远超出印度,而且在印度周边的布局已相当深入,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遏制之局。 曾有印人抨击曰,中国高调反对西方对其的所谓遏制,但西方对中国并没有什么真正的遏制,而未受世界关注的是,中国对印度才是实行了有条不紊严密布局的遏制政策。


本人对此论深以为然。然立于不败之地,尚需待敌之败也,中国需要的是在一场超长距离赛跑里彻底地战胜印度。 从根本上讲,在英国殖民者来到南亚次大陆前,印度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那里存在的是一大堆操着千奇百怪鸟语的土邦,根本没有一个以印度的名义进行统治的国家政府。 二战后离开南亚次大陆时,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但也留下了一套议会下院多数加专职公务员的英式管理机制。

尽管如此,印度的统治体系从根本上仍然是松散的,无法为长期在安全与经济领域同时展开的竞赛凝聚国力。当这样的竞争达到相当的强度并持续相当的时间时,印度比前苏联更容易陷入内乱乃至分裂。因此,想要最终收回藏南,就要为印度准备一个“苏联解体”式的方案。印度解体后“阿鲁纳恰尔邦”就会在文化归属的拉动,水攻威胁的恐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很自然地回归。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届时我们已经成功地把藏文化彻底纳入中华文化体系之内。这个文化融合是需要时间的,而1962的战争加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08年的持续斗争,争取到的正是时间。 现在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赛钦,现在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赛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东部的藏南和达旺虽然富饶,但它的最大缺陷是易攻难守。

如果当时中国在取得边界战争胜利后留在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不退的话,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藏南和达旺紧邻印度的平原地区,印度会很容易集结大量的军队对藏南和达旺进行攻击,而藏南和达旺与西藏的中心地区间的交通极其不发达,更不说远离中国的内地了。 因此,中国要及时调集大量军队到藏南和达旺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一时靠中国军人的勇敢和牺牲守住了藏南和达旺,长期在藏南和达旺征战也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力。

而藏南和达旺远离中国内地,中国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却非常困难,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严重消耗中国的国力,而且在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要求。

中国当前的战略是东防美日,西稳中亚,把西南做为中国的大后方,因此稳定西南大后方是中国的战略要求,而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使西藏和四川云南长期处于临战的最前沿,使中国的大后方变成了前线,中国的战略后方缩后到了湖南湖北,会造成中国的长期的不稳定,更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坚守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高明之处,阿克赛钦虽然非常荒凉但它的地势非常重要,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了,它居于中亚的制高点,紧临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优势远甚于藏南和达旺,如果说藏南和达旺是两块肥肉,而阿克赛钦就是中亚的镇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脏的利剑。 一旦中印发生战争,中国的重装部队从阿克赛钦冲下来,可以轻易而举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里,再势如破竹得南下横扫孟买等印度经济中心地区,使印度再次战败。而且阿克赛钦紧临印巴争议地区,在印巴战争爆发时可以有力地支持巴方,让印度战而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 因此阿克赛钦是高悬在印度头上的一把利剑,中国所拥有的这把剑可以轻易的置强敌于死地,印度也清楚这点,所以它多次要求中国把阿克赛钦给它,就是想避免被这剑刺中心脏。 同时阿克赛钦是中亚的制高点,居高俯视中亚各国,进可以制服中亚各国,退可抵挡中亚各种势力的渗入,就是由于中国拥有阿克赛钦,所以几十年来不管印度怎么发展军事,它都处在被动防守,阿克赛钦牢牢控制着印度,保证了中国西南后方和新疆的几十年的安全,同时牵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大大延缓了印度的发展 所以在对印的策略上要抓住几点: 一,阿克赛钦是中国威镇中亚的制高点也是印度的命门,中国千万不可放弃一寸阿克赛钦的土地; 二,巴基斯坦是牵制印度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控制中亚的桥头堡和稳定新疆的屏障。因此中国一定要保护和帮助巴基斯坦,有了它中国在中亚就有了根基。

藏南争议地区中印实际控制情况




通常所说藏南印占区面积为9万平方公里,现本人核查了最新的西藏地图后,发现有一部分争议地区实际为中国控制,详情如下:
藏南争议区共涉及西藏四个县,分别是山南地区的错那县、隆子县,林芝地区的墨脱县、察隅县,隆子县在中国控制之内,另三县被占领土如下:

1、错那县(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辖县,印度称为达旺地区),拿日雍措、古沙棘林、勒布沟等 错那县全县面积34979平方千米,实控面积约10094平方千米;24843平方公里被占; 人口15277人(2010年),辖1个镇、5个乡、4个民族乡、1个街道。
2、隆子县(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辖县),罗布林卡、扎什伦布寺、雅鲁藏布江峡谷等
隆子全县境域面积1056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8165平方公里;辖有2镇9乡:隆子镇、日当镇、加玉乡、列麦乡、扎日乡、热荣乡、三安曲林乡、准巴乡、斗玉乡、雪萨乡、玉麦乡;总人口35248人,居住有藏族、汉族、珞巴族等十几个民族,其中藏族占99%以上。
3、墨脱县(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辖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汗密瀑布、老虎嘴瀑布、背崩瀑布等
墨脱县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平均海拔1200米,面积31394.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万亩,森林面积3200万亩,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24000平方公里被占;
辖1个镇7个乡(含1个民族乡),人口一万人(许多年前的数据了),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
4、察隅县:总面积31659平方公里,中国实际控制19200平方公里,12459平方公里被占。




以上总计,中印东段争议区,中国共有61302平方公里被印度占据。其实藏南被占领土并不是网络上传说的90000平方公里,而是麦克拉马洪线牵涉的争议区总面积为90000平方公里,中国当然控制了一部分,不可能会失去大部分争议区,否则中国领土为960万平方公里就要缩水。
中印争议区的总面积约122000平方公里,中国占有阿克赛钦地区30000平方公里、上述藏南部分约29000平方公里,两区相加约60000平方公里,约等于争议区的一半面积,从所控制面积来讲,中印应该平分秋色,这也正反映出1962年中方在中印边境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最后又放弃部分夺回的领土之最大原因。
另外本人也一直在求证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现在到底由谁控制,该地区从历史来看应算西藏的一部分,该地居民为藏族分支,说拉达克方言,是在清朝的鸦片战争中被迫割让给英属印度的,中国理应在收回香港时一并收回。但现在网络媒体等对该地区报道甚少,不知是印度消息封锁还是我国政府有意隐瞒。
近距离观察阿鲁纳恰尔的人和景 

 阿鲁纳恰尔就是传说中的藏南,对的,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仅仅是个传说,只能意淫一下。而且,现在的阿鲁纳恰尔和传说中的藏南区别非常大,印度政府把很多原本属于那加的地方都划进了阿鲁纳恰尔,可能这也是和英国人学的,分而治之。整个印东北地区现在还都处于特别军事管制下,印军阿萨姆步枪营在当地拥有绝对的管制权,相对来说,在行政方面,印度政府扶持起来各个地方邦政府确实也拥有比较大的自治权。从下图就可以看出一些东西,一些阿鲁纳恰尔学生上街散步的过程。












    印度地图(英文版)将我国的藏南地区,12万平方公里的神圣中华民族的国土包括在内,也就是印度人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最东北角的就是    大家再仔细对比一下第二张中文版的地图  就会发现轮廓不同了  因为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合法地位  也从未承认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的合法地位  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 Pradesh历来都是我中国的神圣领土。
根据中国1959年公布为约90000平方公里。 
  根据印度政府公布,印度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面积为83,743平方公里,因为当地在印度控制之下,印方经过实地测量,数字应当是准确的。 
   2001年分为13个县,面积情况分别如下: 
   1、 达旺县(Tawang)2172平方公里 
   2、 西卡门县(West Kameng)7422平方公里 
   3、 东卡门县(East Kameng)4134平方公里 
   4、 帕普派尔县(Papum Pare)2875平方公里 
   5、 下苏班西里县(Lower Subansiri)10135平方公里 
   6、 上苏班西里县(Upper Subansiri)7032平方公里 
   7、 西桑朗县(West Siang)8325平方公里 
   8、 上桑朗县(Upper Siang)6188平方公里 
   9、 东桑朗县(East Siang)4005平方公里 
   10、迪邦山谷县(Dibang Valley)13029平方公里 
   11、洛西特县(Lohit)11402平方公里 
   12、长朗县(Changlang)4662平方公里 
   13、特拉普县(Tirap)2362平方公里 
   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全部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外有二个县:长朗县(Changlang)和特拉普县(Tirap),计7024平方公里。 
   第二种:全部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有八个县:达旺县(Tawang)、西卡门县(West Kameng)、东卡门县(East Kameng)、帕普派尔县(Papum Pare)、下苏班西里县(Lower Subansiri)、上苏班西里县(Upper Subansiri)、西桑朗县(West Siang)、上桑朗县(Upper Siang),计48283平方公里。 
  第三种:部分土地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有三个县: 
   1、洛西特县(Lohit)11402平方公里,有约1/2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5701平方公里 
   2、迪邦山谷县(Dibang Valley)13029平方公里,有约4/5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10423平方公里。 
   3、东桑朗县(East Siang)4005平方公里,有约2/3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2670平方公里。 
  以上三县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合计18794平方公里。 
  第二和第三部分合计为67077平方公里。这一面积应是真正的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土地,占整个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80%。 
  综合各方情况,中印东段争议领土面积应在61000-67000平方公里之间,如果在加上在地图上调整给不丹塔希冈宗东部的约4000平方公里,1959年中印边界争议公开时东段争议面积实际是65000-71000平方公里,和中国政府当时宣布的约9万平方公里差距较大。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宣布的约9万平方公里数字是不可靠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没有控制过该地,没有实际测量过,而在地图上推算,也因为当时该地区地图不精确而误差较大。


台灣民視的奸漢股東 - 說台獨是日本人的陰謀一點不為過

三年前,民視爆發財務危機,蔡同榮透過管道找上「現金大王」穎川建忠。據穎川身邊的人透露,穎川投資民視至少十億元以上。這次,蔡同榮要辭民視董事長,還得聽這位神祕大股東的意見。
為了貫徹執政黨落實黨政軍退出媒體、修改廣電三法的決心,阿扁總統已經下令「抵死不從」的立委蔡同榮,必須在九月五日前辭去民視董事長。迫於形勢,蔡同榮已經決定在七月間卸任民視董事長一職。在他離職前,他還必須對民視的「幕後大股東」有個交代。

七年前由民間投資及全民電通廣納資金,共組的民視電視台,早在三年前,民視內部發生股權糾紛,蔡同榮和民間投資總經理王明玉透過管道找上台灣的「現金大王」,也就是青果大王陳查某的長子陳建忠(後入日本籍並更名穎川建忠)。


曾是味王最大的股東

翻開民視的基本資料,資本額逾四十億元的民視,主要有「民間投資」與「全民電通」兩大法人股東,民間投資持有三十億元,全民電通持有十億二千多萬元。依照這樣的比率,主導民間投資的蔡同榮,始終擁有民視的主導權。民間投資總經理王明玉說,民視開始成立的宗旨就是怕財團和政黨介入,所以,組成民間投資的股東,都是各地支持「台灣優先」的地方人士。

在民間投資現階段的董監事中,包括曾代表台聯參加宜蘭地區立委選舉的林逸民醫師,他是陳五福醫師的女婿;另外,文欣投資楊文全、宋文洲(金臺電子董事長),監察人陳清福(僑果實業董事長)、顏莊和子(微相科技董事長)、洪貴參(律師)、盧立華,都是相當支持本土派的一群人。

在這一群董監名單中,最令人好奇的是「陳清福」這個角色。其實,他就是穎川建忠在台灣事業的主要代表人,已經有四十年歷史的大洋僑果,一直是上市公司味王的最大股東,三年前上市公司味王出現經營危機,穎川建忠曾經親自出馬,質疑原來的董事長林文昌涉嫌掏空公司,甚至盜賣泰國味王的股權,及涉嫌侵占味王海外公司盈餘。

2017年4月25日星期二

海底真空列車 時速兩千公里


大陸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等人日前呼籲,大陸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批准立項,支持建造跨海真空隧道列車。待該試驗示範線完工啟用後,未來福建至台北或只需十三分鐘。
科技日報報導,孫鈞等人認為,建設海底真空隧道是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的集成創新,大陸建造海底真空隧道列車在技術上基本沒有問題。
當前面臨最大問題是,大陸國家相關部門何時能立項支持建造。為此,孫鈞和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樂嘉陵三人及專家,呼籲大陸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批准立項支持。大陸在「十三五」規劃中,就有京台高鐵的設計,從福建延伸到台灣,但因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兩岸從未公開討論過;昨天這篇報導,重點在討論海底真空隧道的技術,有關福建到台北所需時間的內容也只一句話,並非重點。
報導說,大陸九州動脈隧道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子忠二○一四年提出建造跨海水下真空隧道的主張。「他是煙台人,是煙台到大連的海底隧道建設讓他有這個想法。」九州動脈副總經理王敬國說,劉子忠因此組成研發團隊,由大陸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專門人才研發攻關,目前已獲得多項專利。
劉子忠構想中的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跨海真空隧道列車),是採用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水下橋隧技術,是一種在水中懸浮的管狀隧道,通過控制管道自身的重浮比,依靠浮力支撐隧道約百分九十重量。採用真空管道及磁懸浮列車技術,可減少管道內百分九十的空氣阻力,提高列車運行速度,減少空氣噪音。
跨海真空隧道列車,理論速度可以超過每小時兩千公里,可以成為人類歷史上繼火車、汽車、輪船和飛機之外第五代交通工具。
報導稱,目前大陸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已完成舟山海底真空隧道初步方案研究,該項目負責人賀維國說,普陀海底真空隧道將採用盾構加水下橋技術建造。如果完工,將是大陸最長海底隧道,全長十公里,也是世界首座水下真空隧道。

陸打造汽車強國 訂十年計畫

大陸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及科技部昨(25)日發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目標,設定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發展重點,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中國汽車產銷20%以上。
規劃預估,2020年大陸汽車產量將達到3,000萬輛,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據此推算,2025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700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量51.7萬輛。
規劃指出,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占比50%左右。 汽車產業對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就業、改善民生福祉作出突出貢獻。汽車相關產業稅收占大陸全國稅收比、從業人員占全國城鎮就業人數比、汽車銷售額占全國商品零售額比均連續多年超過10%。
但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表現在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國際品牌建設滯緩,產能過剩風險顯現等方面。此外,巨大汽車保有量帶來的能源、環保、交通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因此,規劃選定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大陸未來十年發展成為「汽車強國」的重點。 規劃指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有望成為搶占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準大幅提升,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
此外,中國互聯網產業在全球占有一定優勢,信息通信領域技術和標準的國際話語權大幅提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實現全球組網。規劃提出,將「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以做強做大中國品牌汽車為中心,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推動全球布局和產業體系國際化。」
根據規劃設定的具體目標,大陸希望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能達到200萬輛,形成若干家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智能網聯汽車與國際同步發展。
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新能源汽車骨幹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

经济学人:BAT战火蔓延至海外 中国巨头不容忽视

据《经济学人》北京时间4月25日报道,就在不久前,中国互联网巨头还被硅谷投资者看作是边缘企业,总是山寨西方产品。现在,这种情况已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化野心的巨头。
阿里巴巴——中国最大的电商,每年处理的交易数量超过亚马逊和eBay之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20年内客户数量将增加至20亿。腾讯主营业务是游戏和社交网络,目前是全球市值第十高的上市公司——达到约人民币18885亿元,董事长马化腾希望中国“引领未来的技术革命”。当这两家公司成为国际巨头之际,中国互联网三驾马车“BAT”中的第三个成员——百度,则落后了。
BAT不同于西方同行
BAT在多个方面不同于西方同行。首先,西方公司通常会专注于少数核心领域,中国互联网公司则是四面出击,涉足包括从云计算到数字支付在内的各个领域。
其次,中国互联网领域监管宽松。相比之下,Facebook、苹果和谷歌面临日趋严苛的监管。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某一领域取得的市场主导地位,放在其他市场会受到“重点照顾”。
第三个不同之处是,它们能快速获得巨大成功,因为国有经济效率太低。通常情况下,它们没有实体领域竞争对手需要超越,例如,所谓三线城市通常没有大型零售中心。从全国范围来看,平均每120万人才有一个购物中心。
庞大的国内市场,并没有能阻止BAT相互竞争,“内战”的结果快速显现出来:腾讯和阿里巴巴遥遥领先,一系列“乌龙球”使得百度远远落在后边。中国专家对百度的一个共同看法是,它正在成为“中国的雅虎”,曾经的搜索巨头,因缺乏创新和一系列管理失误而衰落。
2016年百度营收增幅,由2014年的54%、2015年的35%,收窄至2016年的6.3%。百度约9成营收来自网络广告,但是,由于广告客户将原本的搜索广告预算投放到微信等社交网络和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商务平台,百度网络广告业务增长放缓。与此同时,百度还继续投入巨资,布局人工智能、网络视频、虚拟/增强现实技术、O2O(线上到线下)服务领域。中国最知名的商业顾问之一,对百度未来相当悲观,“它在未来5年不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小。”
阿里巴巴、腾讯积极进军国际市场
在另外两大巨头中,腾讯更令人生畏。腾讯营收和利润已经高于阿里巴巴,随着增加微信上的广告(前提是这样不会招致用户不满),腾讯市值还会上涨。腾讯与阿里巴巴竞争的主要武器是京东——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京东采用与亚马逊相似的“重资产”商业模式。虽然迄今为止京东在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投资,尚不足以掀翻阿里巴巴,去年其营收由2015年的人民币1923亿元增长至人民币2575亿元,在中国B2C市场上的份额由2014年的18%增长至2016年的25%。如果京东的基础设施投资开始奏效,阿里巴巴未来的增长可能面临很大威胁。
来自京东的威胁,可以解释马云对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商市场70%份额不满足的原因。2016年,阿里巴巴斥资人民币69亿元,获得东南亚第一大电商Lazada控股权。今年3月,Lazada推出一项新服务,使新加坡人可以直接在淘宝上购物。
在去年的G20峰会上,马云提出了建立“电子化世界贸易平台”的倡议,使小企业能更方便地开展进出口贸易。上个月,作为“电子化世界贸易平台”倡议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在马来西亚推出了“数字自由贸易区”。这一政府-企业合作计划,将使小型企业受益。
但是,马云全球化的主要武器是蚂蚁金服。在中国,蚂蚁金服提供包括从网络银行到投资产品在内的各种服务,甚至经营有大陆第一家个人信用评级服务——芝麻信用。蚂蚁金服中国用户超过4.5亿,正在积极向全球扩张。
蚂蚁金服对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韩国本地的网络支付公司进行了投资。在美国,蚂蚁金服在与Euronet争夺快速汇款服务速汇金。4月17日,蚂蚁金服把收购速汇金的价格上调三分之一至人民币82亿元,超过Euronet出价。
腾讯也在海外进行大胆收购。去年,由腾讯领衔的一个财团斥资人民币591亿元收购了芬兰Supercell,它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通过与富士康合作,腾讯对印度类WhatsApp消息应用Hike Messenger投资人民币12亿元。它还是美国消息应用Snapchat的早期投资者。
腾讯在海外进行投资的一个原因是,在海外市场推广微信铩羽而归。Facebook和WhatsApp等社交网络根深蒂固,要掀翻它们绝非易事。它们还在山寨:一旦它们采用微信部分创新,西方消费者就更没有理由换用微信了。
战火蔓延至海外市场
腾讯的投资领域一直是其核心业务。有时,BAT也会进行合作,即使它们并非有意为之,例如,它们都投资了滴滴出行,但在其他领域,它们在国内市场的战火蔓延到了国外。
印度就是它们厮杀的一个战场。本月,腾讯与eBay和微软合作,对印度知名电商Flipkart投资人民币96亿元。据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联手对印度第一大网络支付公司Paytm投资近人民币62亿元。今年2月,Paytm推出一个与天猫类似的电商门户,在印度挑战Flipkart和亚马逊。
上个月,腾讯发布一款服务,使欧洲公司能利用微信在中国销售产品,这为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很大便利。腾讯最近还对特斯拉投资人民币124亿元,对于把未来押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上的百度来说,这是一项不寻常的挑战。
百度把进军海外市场作为一种获得人才的途径。百度刚开始启动在美国顶尖大学的招聘活动,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百度在硅谷有一家备受推崇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虽然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Andrew Ng)刚刚离职。只是,百度攻击力似乎不如腾讯和阿里巴巴,它曾尝试占领日本等国搜索市场,但没有获得成功。本周,百度向竞争对手开放其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在2014年就这样做了,但要在自动驾驶领域产生足够大影响,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BAT宏伟的全球化计划,应当有所保留。忽视利润丰厚的国内市场会铸成大错。高盛预测,到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将增长逾1倍至人民币11.7万亿元。最近曾写过一本有关阿里巴巴的书的作者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称,无论马云和其他互联网巨头老板的全球化计划在媒体上引起多大轰动,“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都难以摆脱”。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国互联网巨头都不容忽视。

2017年4月21日星期五

陸智慧城市熱潮 年內將破500座

近年「智慧城市」一詞興起後,成為兩岸乃至全球爭相討論的話題,據了解,大陸今年將再啟動500個智慧城市的建設計畫,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鋪路。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加速,屆時相關市場規模有望提升至兆元人民幣,並吸引螞蟻金服、騰訊等企業展開一場激烈競爭。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從2013年1月29日起,大陸已陸續公布了3批智慧城市的試點計畫,共包含了290個城市,同時彙整各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畫」後發現,截至今年3月,大陸共有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已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智慧產業日益普及
智慧城市係指結合物聯網、雲端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技術,融入城市運行系統中和各項公共建設的應用中,從而發展如行政、民生、環保、安全、交通運輸、工商活動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智慧化,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汙染。
對此研究機構迪賽智庫就預測,隨未來大陸智慧城市日益普及,相應的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家居等產業均將因此受益。
業內人士也表示,智慧城市建設的市場規模若考慮到上下游產業鏈,整體規模將有望擴增至兆元人民幣以上。
醫師藉APP會診
該報導並稱,目前如螞蟻金服、IBM、騰訊、華為、中興和新華三等企業,均積極投入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搶占市場份額。以螞蟻金服為例,就已與大陸25個省(市,區)政府的352個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目前覆蓋用戶已經超過1.5億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部邵逸夫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部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表示,在與納里健康公司和支付寶合作後,現在浙江的病人不只能透過APP掛號、繳費,甚至能直接完成查看化驗單、問診等流程,醫師也能通過APP隨時和合作醫院會診,大大的提高了醫院的效率和服務水準。
大陸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伍浩指出,建設智慧城市將是十三五期間,大陸推進城市化、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為此中央正計畫進一步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設速度。
(旺報)

2017年4月16日星期日

印度:复制中国 超越中国 却被中国打脸太狠

“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想必大多数中国人对尼赫鲁这句话,都耳熟能详。
事实上,从印度立国那天起,就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着。但天公不作美,给了印度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却在北方为他树立起一个似乎永远不可超越的国家——中国!而且,中国也很不给印度面子。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以摧古拉朽之势打垮了印军,这一战也打断了印军的脊梁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都处在失败的阴影中,也把中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加上两国在国际和经济上的竞争,龙象之争由此传开!
亚洲大陆之上的龙象之争
中印两国虽然都是新兴发展大国,但两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略有出入。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强于印度,而印度的私营企业、服务业和国际化人才等方面要好于中国。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明显不同:印度经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和本国企业,中国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和外资。
另外,印度注重金融和IT这类新兴产业,中国则更加重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实业。侧重点不一样,得到的结果自然不一样。印度的软件产业在世界上有很大的竞争力,但基础工业薄弱。而中国一步一步用了六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差距,使得印度在与中国的竞争在越来越吃力。
2016年末,某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的GDP总量已经超过英国时,印度媒体用骄傲的语气宣布:“这是150年来首次,印度经济超越了殖民时期的英国宗主国。”同时,2016年印度GDP增长为6.6%,略低于中国的6.7%,且在此前两年,印度已经连续两年GDP增长率超过中国。人们开始把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比较,甚至有专家开始宣称印度将会会超过中国。
但事实上,正如前文提到过的,印度模式更像是“空中楼阁”,这种基础不稳固的经济体制很难做到中国那样厚积薄发。发展差异化更使得印度完全超越中国,只是痴人说梦。下面就能看看中印经济的差异化:
1.国内消费是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印度经济是内需主导型经济。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国内消费不足,而印度却正好相反。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投资和对外贸易,而是国内的私人消费。
2.印度经济对外部的依赖程度较低
印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不高。印度长期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国内市场实行高度保护,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由于印度的关税水平很高,且频繁对外国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3.服务业在印度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印度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其服务业的强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服务业快速发展,逐步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的繁荣强有力地拉动了印度经济的增长,2008年印度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50%。
2014年5月,莫迪当选为印度内阁总理。他,被称为印度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莫迪的一些列政策,也的确符合印度人对他的评价。“印度制造”“废钞运动”,一系列改革极大冲击了印度现有的经济体制。
但印度就如同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印度模式也存在几个重要的隐患,如果不能有效面对并解决,那么印度模式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所谓的赶中超美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首先是文化上的差异
和中国一样,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但是,和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的中华文明不一样。印度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隔,南亚次大陆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外部威胁,其文明发展没有任何领头,思想体系颇为混乱。
当中华文明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逐渐影响世界的时候,印度人却理不出印度文明的头绪,根本无法回答印度文化到底是什么,更别说去影响世界了。印度也是文明古国,但除了泰姬陵几乎再难以找到有影响的古文明影子,以至于出现英国人于19世纪为庆祝当时的女王登基兴建的所谓“印度门”成为孟买的标志性建筑,这在中国人看来实在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怪现象。
尽管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但不同的州和地区还有其他16种不同的半官方语言,而英语却在法律和政府机关广泛使用,这是语言的大杂烩。尽管印度人与西方交流确实比中国人更方便,可那只是为了交流,完全丧失了自身应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使印度人相互交流比较困难。
文化上的混乱随之而来的是思想上的不统一,在政治上摇摆不定。“我要用10年,让你们看到‘印度世纪’。”这是印度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在1年前竞选时的豪言壮志。自从新总理莫迪上台后,盘活就业人口、提升制造业、废钞,一系列的大动作搞的热热闹闹,甚至看起来颇有成效。
但就一人之力是否真的就能改天换日实在有待考证,关键就是整个印度的思想非常混乱。姑且不评价新政到底是不是一剂良方,但如此激进的改革势必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只要莫迪下台,整个改革的成果就将被全盘推翻。
其次是种姓问题,阶级固化难以推动社会发展
印度人口结构以语言、宗教以及种姓制度来划分,相互隔阂,这使得印度简直是一个人口大杂烩,因而民族凝聚力也远远赶不上中国。其实种姓问题可以说是文化混乱的原因之一,种姓问题不仅撕裂了印度的社会,同时带来社会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
极不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种姓制度、封建土地生产关系残余与从西方引进的资产阶级议会选举政体,奇妙地结合起来。在某些方面,西方议会选举政治反而强化了农村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当新自由主义在印度开始盛行,旧的沉疴遭遇新自由主义毒药,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在印度最发达的城市孟买,贫民窟人口达到1100万,占到总人口数的2/3。
贫民窟只是种姓问题带来的表面问题,随之而来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公直接妨碍到印度的未来发展动力。印度政府的科技教育政策, 是大力扶持“产业导向”的信息科技学院。
它的成立, 提供土地、资金、协助募款,无一不是倾全力支持。印度的一些大学在世界上已经颇有名气, 在世界各国, 来自印度的工程师、教师、医生和劳工有数百万名, 受聘于联合国系统内的各个组织或机构的有数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软件行业。印度近年来经济能持续增长与其近十年来软件技术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软件出口更是执世界之牛耳, 带动了印度经济的腾飞。
可在表面的无限风光之下的现状是,印度在依靠金字塔顶端2% 人口的力量来拉动国家的发展。凡是鼓吹“印度制造业赶超中国”的人,特别是那些以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为理由的“砖家”们,都值得左右开弓地用板砖狠狠地拍。他们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不等于劳动力
最后,国际大环境节奏太快
谁都知道二战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已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地区转移,在国内集中力量发展汽车、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
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和机电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自身则发展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精密机械、家用电器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并由此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了20多年。
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继续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加工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中国内地转移,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由于直接直接获益于第三次产业转移,中国用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一跃成为世界工厂。现在的“印度制造”似乎也想沿着这个路线复制甚至超越中国的辉煌。从表面上看,和当年的中国相比,印度不仅不差甚至更有潜力。
印度工作年龄人口10年内将超过中国,在印度拥有大量年轻劳动力——35岁及以下人口在印度占65%;印度所面对的外界环境也远好于中国;印度还有英语的优势……这些内容,支持印度超越中国看法的内容到处都是,就不再浪费篇幅累述了。
不得不说这些内容都不是假的,也很有道理。中国在在20世纪80年代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人员教育素质都并不比现在的印度好多少,这并不是阻碍印度发展的必要因素,但是很可惜,印度还是不可能超越中国。
印度拥有12亿的人口,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年收入也不高,1877美元的年收入,与中国相比差远了。印度经济的落后,导致用人成本并不高,劳动成本十分低廉。
印度劳工75%以上都是无技能工人,集中在建筑、医疗护理和工业维修等部门。据印度海外事务部报告,在沙特15000名钢铁工人中,印度劳工就占了将近一半,有7000人之多。这些印度来的无技能工人最大的优势是廉价,在阿联酋外来劳工中,最低工资才600迪拉姆一个月。
可惜事情并不会这么尽如人意,伴随着此次产业转移而来的还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此次革命以智能作为特点,重点是进行智能化网络化分布式生产和人机互动,以及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这也就意味着这次的产业转移不再是由人工成本变高的地区向人工成本低的地区转移,而是产业将向智能技术领先的地区进行转移,这种情况下,充足的低成本劳动人员将不再成为优势,甚至连被剥削的资格都没有。中国很幸运的赶上了人力资源需求的最后一班列车。
印度由于发力太迟只能看着列车逐渐远去的背影独自惆怅。

中國將稱霸世界電動汽車市場

中國不久會成為世界主要的中國電動車和西方品牌的電動車的生產基地,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制定了在中國市場發展電動車的戰略。

業者:中國電動車市場"等待能者進入"

中國電動汽車異軍突起

英國基準礦業情報總經理西蒙·摩爾斯說,中國鋰電池行業正成為世界最強。他最近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正在出現超大型的鋰電池工廠,大部分新產能集中在中國。

西蒙·摩爾斯說,雖然超大型鋰電池工廠始於特斯拉,但是中國的鋰電池生產巨頭如比亞迪,新能源(ATL)和力神新建工廠的70%都位於中國。

鋰電池製造基地

他還說,我們還看到日本和韓國的製造商也在中國建造超巨型工廠。中國鋰電池產能在2020年將佔全世界的62%。

根據英國基準礦業情報這個收集價格數據和評估鋰電池行業供應鏈公司的機構說,中國的鋰電池工廠的產量目前是16.4 GWh,到2020年總產量將達到107.5 GWh。

對電動汽車需求增加,政府加強了對節能燈要求以及其他因素都促進了鋰電池市場的發展。

"全球市場正經歷快速的變化,有較小電池的車輛正向大電動車轉變"。摩爾斯說,"中國電動自行車增加 也是個重要因素,汽油發動機汽車正被電動車代替將是個關鍵的變化。"

他還說,當一次充電能夠行駛230英里(約370公里)以上的電動車問世,並且價格合理,那麼電動汽車市場就真正迎來了大發展時期。他預測這些3年以後就能實現。

摩爾斯說,投資鋰電池以及同主要的技術公司合作建造新型的電動車輛對於中國十分重要,能夠讓中國保持領先地位。

"中國可能成為世界主要的中國電動車和西方品牌的電動車的生產基地。在合作的情況下,中國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會。"
為什麼要電動車

福特汽車公司剛宣佈了在中國發展電動汽車戰略。福特汽車計劃在2025年前將由電動功能的汽車的70%移往中國。

報道說特斯拉2016年70億美元的銷售當中的10億美元在中國實現,該公司總裁說過幾年中國將占該公司全球銷售最大份額。

大眾汽車的總裁最近說,他們的新型I.D.電動車的設計初衷就是考慮了中國的市場。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前每年爭取在中國的電動車銷量達到100萬。

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耶在美國市場產生影響,他們在向客戶出售電動巴士和電動卡車。比亞迪受到美國投資人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鼎力支持。

汽車業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中國人口中的富餘人群比例擴大,他們希望駕駛諸如特斯拉這種豪華的電動車,因為這種車能夠更持久,功率強大,而且形象好。

另外一個原因是人口分佈因素。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口進入超大型城市,享受那裡更好的教育和培訓,農民進入超大城市就業。這些人需要鐵路和巴士之外的交通手段,而小型的電動車更適合他們在擁擠的城市中使用。

----------------------------------------------

一間名不見經傳的中國電動汽車公司推出的新款電動跑車引起了《南德意志報》的注意。
《南德意志報》本週二(11月2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這樣形容蔚來汽車的新款電動跑車:”這大概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電動汽車了,時速可達到313公里,在英國的一個秘密地點僅生產了6輛這種汽車。”
本週一,蔚來汽車在倫敦推出了這款神秘的量產超跑電動汽車EP9,人們對它知之甚少,在發布會上,蔚來汽車業沒有透露售價,作者寫道:”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推出了這款電動跑車的公司同樣充滿了神秘的氣息。兩年前,蔚來汽車在上海成立,向其提供支持的包括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比如騰訊、京東,還有小米。他們都希望電動汽車能夠在中國獲得成功,中國政府也有著相同的願望。”
作者Christoph Giesen指出,僅是去年一年,北京就斥資900億人民幣補貼電動汽車。今年的數字還要更高,不過問題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中國的生產商成功研製出在國際上占據一席的頂尖產品。中國政府也因此實施了雙軌計劃。除了補貼政策外,當局也鼓勵生產電動汽車的創業公司。”
題目為”特斯拉神秘的中國競爭對手”的文章寫道,很多企業選擇在矽谷扎堆,他們會用高薪從競爭企業那裡挖工程師,其中一些創業公司現在已經展開世界第二位的爭奪戰。排在第一位的是行業中的領頭羊、美國汽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人們並不熟悉這些公司的名字,比如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樂視生態公司(Le-Eco),或是蔚來汽車(Next-EV)。”文章最後寫道,而今,蔚來汽車公司推出的新型跑車是證明中國電動汽車能力的一個成績單,顯示中國電動汽車業的能力,不僅只限於一些獲得高額補貼的公司將汽車組裝到一起而已。

物聯網+AI 引爆新革命

這幾年產業界一直在談物聯網,其實在今年非常重要的改變,就是已經看到從物聯網把很多東西跟人做一些結合,進入到要透過人工智慧(AI)來加值的時代。很多人認為所謂的「加值」,可能就是在做軟硬整合;但其實聞名全球的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曾提醒台灣,不要忘記自由優勢,也不要馬上談「效率驅動」進入到「創新驅動」,而要把效率驅動「加乘」創新驅動。
也就是把台灣特別是跟效率有關的硬體製造、甚至其他科技產業能夠整合在一起。因為全世界有太多國家都在做創新、都朝AI發展,所以AI時代來臨,可讓各界重新去思考軟硬整合定義,並不是一定就是軟體加硬體,而是要以「軟實力乘於硬實力」。
所謂的「軟實力」,從AI的角度來看,是既有「人」的智慧,未來也有「機器」的智慧。但是什麼是機器智慧?例如Google開發人工智慧軟體AlphaGo,慢慢走出圍棋棋士所不能夠下(或不曾想到)的方法。在未來,機器甚至可能也可教機器人,更可教新進人員。
從AI加乘角度,來看AI又是如何影響民眾的生活?曾有一部老電影,描述加州理工學院的上課場景。觀眾先透過鏡頭,從教室外聽到有老師在對學生講課的聲音,然而當鏡頭轉入到教室內,卻發現到講桌上只擺錄音機,但老師人不在教室。原來老師是透過錄音機傳送在對學生講課,有趣的是,每個學生的課桌上也都放置一台錄音機在錄音。
當時這部電影已經預示現今線上教學方式及未來情報分析的情境:前端的作業可能是由AI的協助。
其實現在也開始有一些AI的機器在寫新聞稿的媒體報導出現,其對於知識的研究者和知識的傳播者都是一項挑戰,也代表人的智慧加上機器的智慧,在AI加值之下將會更為重要。從產業面向來看,AI加值在台灣產業、在製造業及服務業都是很大的面向。從AI的本質來看,基本上是模擬人,所以在服務業上,希望透過AI加值後,在工作效率上有更大價值;在製造業也希望提高生產力。
去年世界經濟論壇(有提到幾個重要對於全球經濟的議題,其中一個就是AI,大家比較認同的方向都是在於提升生產力,希望朝兩個方向走:第一、是讓過去可能需要有十個人做的事情,未來可透過AI讓機器做助手以提高生產力;另外一個是要發展很多AI創新應用。
人工智慧不是新領域,六、七十年前就有人工智慧的領域在開展,過去也歷經過多次起伏,但現在卻可以進到實際的產業化;從觀察整個產業開展的角度可以發現,有兩個非常不同產業環境。第一個是資料:現在有愈來愈多資料讓機器可以有更多經驗;還有運算,不管是運算能力晶片,或整個運算環境都跟過去大不相同。
另外,是經驗整合,去年下半年很多國際業者將平台開放,希望能把Data computation的能力放進去後,讓更多人把資料放上來做一些應用,促使更多實際的經驗來做整合。因此可預料的是,2017年接下來在Data、Computation及Experience三個面向會形成整合戰。
在AI產業生態會有三個發展方向:
第一、是「產業AI化路徑」,即使有很多產業需要可以來應用,但本身AI是否為一個產業?是否有夠好的晶片及終端設備及相關解決方案來實現?
第二、是「AI 產業化路徑」,像醫療、金融業等不同產業面向,都希望能提高生產力,能有創新的價值。另今年有一條路徑是會持續進行,就是在物聯網環境中,預料今年會有很多低成本的聯網及設備將持續出現。

有助提升員工效率、製造業生產力,十趨勢報你知…

人機互動密切 語音助理聚焦
有人說,2017年CES展最大贏家是沒參展亞馬遜(Amazon),其研發人工智慧語音助理已廣泛運用在許多裝置。
亞馬遜採用開放式架構,核心軟體放在雲端,其他廠商可以跟亞馬遜介接其Alexa語音助理服務,讓自己的產品也具有語音助理的功能。
最好的人機語音介面並非觸控螢幕或滑鼠,而是以語音、直接講話的方式最為直覺與方便。預期2017年類似亞馬遜的語音助理會更普及運用在許多終端裝置,因此將衍生音訊感測器的需求,預料今年MEMS麥克風市場會加速成長。
推AI專用晶片 降低運算成本
工研院IEK預測,人工智慧趨勢開始改變最底層的運算晶片技術方向。今年初有個網路帳號在國際網路圍棋連勝60場零敗紀錄,後來揭曉是Google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因此許多人開始思考,更難問題是否也可透過此方式解決。
但AlphaGo最大問題是在現有硬體架構上,下一盤棋需動用數十台伺服器與數百顆處理器,消耗電量需要數千美元,非常昂貴。目前電腦是通用型運算架構,不適合人工智慧運算,預料會有更多針對人工智慧專用運算開發設計晶片。Intel、IBM或NVidia已朝此方向開發,未來運算成本會逐漸降低。
發展機器學習 強化預測分析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能提供模式辨識、統計模式、資料探勘、知識發現、自我調適、自主組織與預測分析等各種應用。
其中,模式辨識是最常見的應用,如影像辨識與語音辨識是去年全球人工智慧主要研發重點。
預期今年焦點將轉向至「預測分析」。
透過個人資料數據運算,醫學上已可預測未來得到心臟病機率、甚至得心肌梗塞的時機點。
預測分析是一種資料分析技術,在機器學習的導入下,預測能力大幅提升。
價值鏈再升級 擴展生態體系
Garnter預估,至2021年每日每小時將有100萬台IoT裝置被購買,加上AI技術陸續導入,將促使IoT終端裝置升級為各種AIoT智慧機器。能做到軟硬整合、自主決策、互動如人且流暢驅動相關軟硬體的智慧機器人,將成為全球產業與市場的新寵。居家服務機器人將扮演智慧家庭中樞,娛樂休閒型機器人也開始進入商用場域。
AIoT技術正重新塑造消費性電子產品之關鍵零組件、系統組裝、軟體介面、服務設計之產業價值鏈。促使全球產業正運用開放架構或軟硬體資源,整合所有成員擴展生態體系,強化價值鏈上所有成員。
MEC技術崛起 改善用戶體驗
在物聯網趨勢帶動下,今年通訊領域使用者行為會有些變化,視訊使用頻率提高,不管是Facebook的多人線上直播或是「網紅經濟」,今年趨勢會朝滿足即時傳遞要求。
另AR/VR應用興起,電信運營商針對基礎建設不只提高頻寬,也需考量並滿足低延遲服務需求,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技術因應而生。
MEC技術是指應用鄰近行動用戶的無線通訊網路設備,提供IT與雲端運算資源供使用的一種技術,藉由將部分內容和儲存下移到靠近網路邊緣,可降低頻寬占用及網路延遲性,提高用戶體驗。
低功耗廣域網 將加速商業化
低功耗廣域網路技術發展迅速,產品問世促使服務加速商用化。3GPP NB-IoT去年底開始有相關的硬體平台問世,預計今年有更多產品及電信營運商加入,以提供智慧城市應用,電信營運商主導公網建置競爭,將成下階段LPWAN發展主要驅動力。發展初期面臨低功耗技術網路異質整合議題,中長期可採整合布局,效法歐洲u-blox模組,將Ingenu納入產品組合方式,整合物聯網異質網路整合平台,並整合混合雲環境的平台介接能力,以此切入LPWAN解決方案供應鏈。
5G網路先暖身 帶動設備需求
去年4G基礎建設有些遲滯,預計今年相關需求會浮現。日、韓、俄等國在2018年有重要體育賽事的試驗服務推出。
市場預期,西歐、北美、日本、南韓、中國將為5G終端第一波需求國家,整體5G商業運營時程預估2020年實現。
今年pre-5G準備商用時程更為接近,將帶動終端需求如Pre 5G Router、智慧型手機等產品需求展開,加上pre-5G與5G環境需整合許多頻段,預期在天線或RF等均有相對應更多數採用。
感測融合技術 增加自駕安全
近年來無人車及無人機等載具興起,感測器融合將是後續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感測器融合的創新概念就是同時間匯集「多顆」、「同類型」或「不同種類」感測器資訊,整合所有高精度的感測數據,以更準確感知車輛週邊環境。相對於現有獨立感測系統,感測器融合技術可以做出更好、更安全的車輛控制的指令。
Intel、Mobileye、BMW今年合作發表Intel Go自駕車平台,可為車輛爭取到2.5秒的關鍵時間,發生交通事故時可提高生存率。
雙R應用爆發 虛擬經濟成形
AR/VR內容應用爆發,虛擬經濟生態漸成形。
去年是硬體裝置發展年,在應用開發平台與開發者努力下,今年將是內容與應用發展的衝刺年。例如HTC開始建構應用生態圈,成立投資新創、開發工具及應用商城,吸引許多開發者開發許多應用與Vive配件。此外,AR/VR與人工智慧的結合,也被看好是新世代的虛擬世界雛型浮現。而AR/VR的發展也逐漸像真人,兩者結合將更模糊真實與虛擬世界的界線,形成全新的「虛擬經濟」體系。
區塊鏈成趨勢 擴大使用範圍
今年區塊鏈的技術,包括在食品安全與產業供應鏈等應用上,預期將有很好的發展。世界經濟論壇調查指出,2027年前區塊鏈將被廣泛應用。美國Walmart已利用區塊鏈技術管理包裝食品及中國大陸的肉品市場等。
至於台灣在區塊鏈技術市場切入點,由於具有製造業強項及食安需求,新進廠商可在應用面進一步發酵。區塊鏈技術若與AI結合應用,AI將快速運算大量資料,區塊鏈也可輔助AI技術,確保每筆資料的真實性,幫助企業做正確的判斷。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