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

认识藏南-中国地图上的印度实际控制区

藏南属于西藏的一部分,并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为西藏自治区的下属地区。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主体为印度控制,并且现在为阿鲁纳恰尔邦。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谈,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曾经夺回藏南,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回实际控制线。印度在1987年建立阿鲁纳恰尔邦,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但中国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以夺回该土地。   解放军作家金辉对藏南那片土地这样换算: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   ——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   ——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   ——相当于六个科威特;   ——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   ——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那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极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够生长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我们失去的这片土地,是西藏人民历代居住的土地,是西藏气候最好、物产最丰富的一片宝地,然而这片领土却在我们手中,被随随便便地丢掉了。   据说,国际上有以下规定:一国占据某地50年以上,国际上就承认该国对这一地区的合法拥有权。藏南,这片肥沃而富饶的土地,看来已经永远失去了,中国的面积已经不是960万平方公里了,因为已经有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永远不属于中国了。   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要以为这里属喜马拉雅山脉就尽是些冰雪满野的荒漠。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想不到吧?   这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政府的代表、英国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员和中国“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讨论中国和(英属)印度的边界问题。由于(袁世凯)北京政府忙于征讨南方的革命力量(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见分歧,根本谈不成什么协议。其实,协议只不过是英国将攫取到手的权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况英国侵略我国西藏地方的野心根本就不受什么协议的束缚。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英国政府代表)竟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就是上图中青色的线),这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上图红线,传统习惯线)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   正是这种将国家领土的私相授受,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而英国人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没敢公开宣布这个“条约”,也没有在英国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战争中,中国在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将军队悉数撤回至实际控制线(青色线附近)后20公里,不啻于在事实上承认麦线存在或有效。而印度人又回到了那里,耕作建设,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万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无别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块土地,再收回,我看:难矣!一时的失策,竟做成了连麦克马洪也无法做到的事!   在当时的苏、中、美大三角大战略中,中印之矛盾是虽是次要矛盾,不值得与之扩大战端,但在当时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军威显赫,各族同仇(大量物资,如炮弹等是在牦牛也无法爬行的情况下,由我藏胞一发一发山那边背过来的),并且更重要的是,当时印度东北一带风声鹤唳,已无可战之兵!是完全可以守住的。守住了,在谈判桌上就占主动:既有历史依据又有实力控制。而现在,既不战又不守,又不能把印度拉上谈判桌,这究竟算什么回事?!就算上了谈判桌,能希望印度会原原本本地把这块领土交还中国?代价是什么?有多大?   失策!徒唤奈何! 西部的阿克塞钦領土互換 现在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塞钦。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塞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坚守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高明之处,阿克赛钦虽然非常荒凉但它的地势非常重要,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了  它居于中亚的制高点,紧临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优势远甚于藏南和达旺。  如果说藏南和达旺是两块肥肉,而阿克赛钦就是中亚的镇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脏的利剑。...

台灣民視的奸漢股東 - 說台獨是日本人的陰謀一點不為過

三年前,民視爆發財務危機,蔡同榮透過管道找上「現金大王」穎川建忠。據穎川身邊的人透露,穎川投資民視至少十億元以上。這次,蔡同榮要辭民視董事長,還得聽這位神祕大股東的意見。 為了貫徹執政黨落實黨政軍退出媒體、修改廣電三法的決心,阿扁總統已經下令「抵死不從」的立委蔡同榮,必須在九月五日前辭去民視董事長。迫於形勢,蔡同榮已經決定在七月間卸任民視董事長一職。在他離職前,他還必須對民視的「幕後大股東」有個交代。 七年前由民間投資及全民電通廣納資金,共組的民視電視台,早在三年前,民視內部發生股權糾紛,蔡同榮和民間投資總經理王明玉透過管道找上台灣的「現金大王」,也就是青果大王陳查某的長子陳建忠(後入日本籍並更名穎川建忠)。 曾是味王最大的股東 翻開民視的基本資料,資本額逾四十億元的民視,主要有「民間投資」與「全民電通」兩大法人股東,民間投資持有三十億元,全民電通持有十億二千多萬元。依照這樣的比率,主導民間投資的蔡同榮,始終擁有民視的主導權。民間投資總經理王明玉說,民視開始成立的宗旨就是怕財團和政黨介入,所以,組成民間投資的股東,都是各地支持「台灣優先」的地方人士。 在民間投資現階段的董監事中,包括曾代表台聯參加宜蘭地區立委選舉的林逸民醫師,他是陳五福醫師的女婿;另外,文欣投資楊文全、宋文洲(金臺電子董事長),監察人陳清福(僑果實業董事長)、顏莊和子(微相科技董事長)、洪貴參(律師)、盧立華,都是相當支持本土派的一群人。 在這一群董監名單中,最令人好奇的是「陳清福」這個角色。其實,他就是穎川建忠在台灣事業的主要代表人,已經有四十年歷史的大洋僑果,一直是上市公司味王的最大股東,三年前上市公司味王出現經營危機,穎川建忠曾經親自出馬,質疑原來的董事長林文昌涉嫌掏空公司,甚至盜賣泰國味王的股權,及涉嫌侵占味王海外公司盈餘...

2017年4月25日星期二

海底真空列車 時速兩千公里

大陸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等人日前呼籲,大陸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批准立項,支持建造跨海真空隧道列車。待該試驗示範線完工啟用後,未來福建至台北或只需十三分鐘。 科技日報報導,孫鈞等人認為,建設海底真空隧道是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的集成創新,大陸建造海底真空隧道列車在技術上基本沒有問題。 當前面臨最大問題是,大陸國家相關部門何時能立項支持建造。為此,孫鈞和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樂嘉陵三人及專家,呼籲大陸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批准立項支持。大陸在「十三五」規劃中,就有京台高鐵的設計,從福建延伸到台灣,但因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兩岸從未公開討論過;昨天這篇報導,重點在討論海底真空隧道的技術,有關福建到台北所需時間的內容也只一句話,並非重點。 報導說,大陸九州動脈隧道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子忠二○一四年提出建造跨海水下真空隧道的主張。「他是煙台人,是煙台到大連的海底隧道建設讓他有這個想法。」九州動脈副總經理王敬國說,劉子忠因此組成研發團隊,由大陸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專門人才研發攻關,目前已獲得多項專利。 劉子忠構想中的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跨海真空隧道列車),是採用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水下橋隧技術,是一種在水中懸浮的管狀隧道,通過控制管道自身的重浮比,依靠浮力支撐隧道約百分九十重量。採用真空管道及磁懸浮列車技術,可減少管道內百分九十的空氣阻力,提高列車運行速度,減少空氣噪音。 跨海真空隧道列車,理論速度可以超過每小時兩千公里,可以成為人類歷史上繼火車、汽車、輪船和飛機之外第五代交通工具。 報導稱,目前大陸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已完成舟山海底真空隧道初步方案研究,該項目負責人賀維國說,普陀海底真空隧道將採用盾...

陸打造汽車強國 訂十年計畫

大陸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及科技部昨(25)日發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目標,設定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發展重點,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中國汽車產銷20%以上。 規劃預估,2020年大陸汽車產量將達到3,000萬輛,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據此推算,2025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700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量51.7萬輛。 規劃指出,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占比50%左右。 汽車產業對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就業、改善民生福祉作出突出貢獻。汽車相關產業稅收占大陸全國稅收比、從業人員占全國城鎮就業人數比、汽車銷售額占全國商品零售額比均連續多年超過10%。 但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表現在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足,國際品牌建設滯緩,產能過剩風險顯現等方面。此外,巨大汽車保有量帶來的能源、環保、交通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因此,規劃選定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大陸未來十年發展成為「汽車強國」的重點。 規劃指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有望成為搶占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準大幅提升,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 此外,中國互聯網產業在全球占有一定優勢,信息通信領域技術和標準的國際話語權大幅提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實現全球組網。規劃提出,將「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以做強做大中國品牌汽車為中心,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推動...

2017年4月24日星期一

经济学人:BAT战火蔓延至海外 中国巨头不容忽视

据《经济学人》北京时间4月25日报道,就在不久前,中国互联网巨头还被硅谷投资者看作是边缘企业,总是山寨西方产品。现在,这种情况已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化野心的巨头。 阿里巴巴——中国最大的电商,每年处理的交易数量超过亚马逊和eBay之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20年内客户数量将增加至20亿。腾讯主营业务是游戏和社交网络,目前是全球市值第十高的上市公司——达到约人民币18885亿元,董事长马化腾希望中国“引领未来的技术革命”。当这两家公司成为国际巨头之际,中国互联网三驾马车“BAT”中的第三个成员——百度,则落后了。 BAT不同于西方同行 BAT在多个方面不同于西方同行。首先,西方公司通常会专注于少数核心领域,中国互联网公司则是四面出击,涉足包括从云计算到数字支付在内的各个领域。 其次,中国互联网领域监管宽松。相比之下,Facebook、苹果和谷歌面临日趋严苛的监管。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某一领域取得的市场主导地位,放在其他市场会受到“重点照顾”。 第三个不同之处是,它们能快速获得巨大成功,因为国有经济效率太低。通常情况下,它们没有实体领域竞争对手需要超越,例如,所谓三线城市通常没有大型零售中心。从全国范围来看,平均每120万人才有一个购物中心。 庞大的国内市场,并没有能阻止BAT相互竞争,“内战”的结果快速显现出来:腾讯和阿里巴巴遥遥领先,一系列“乌龙球”使得百度远远落在后边。中国专家对百度的一个共同看法是,它正在成为“中国的雅虎”,曾经的搜索巨头,因缺乏创新和一系列管理失误而衰落。 2016年百度营收增幅,由2014年的54%、2015年的35%,收窄至2016年的6.3%。百度约9成营收来自网络广告,但是,由于广告客户将原本的搜索广告预算投放到微信等社交网络和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商务平台,百度网络广告业务增长放缓。与此同时,百度还继续投入巨资,布局人工智能、网络视频、虚拟/增强现实技术、O2O(线上到线下)服务领域。中国最知名的商业顾问之一,对百度未来相当悲观,“它在未来5年不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小。” 阿里巴巴、腾讯积极进军国际市场 在另外两大巨头中,腾讯更令人生畏。腾讯营收和利润已经高于阿里巴巴,随着增加微信上的广告(前提是这样不会招致用户不满),腾讯市值还会上涨。腾讯与阿里巴巴竞争的主要武器是京东——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京东采用与亚马逊相似的“重资产”商业模式。虽然迄今为止京东在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投资,尚不足以掀翻阿里巴巴,去年其营收由2015年的人民币1923亿元增长至人民币2575亿元,在中国B2C市场上的份额由2014年的18%增长至2016年的25%。如果京东的基础设施投资开始奏效,阿里巴巴未来的增长可能面临很大威胁。 来自京东的威胁,可以解释马云对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商市场70%份额不满足的原因。2016年,阿里巴巴斥资人民币69亿元,获得东南亚第一大电商Lazada控股权。今年3月,Lazada推出一项新服务,使新加坡人可以直接在淘宝上购物。 在去年的G20峰会上,马云提出了建立“电子化世界贸易平台”的倡议,使小企业能更方便地开展进出口贸易。上个月,作为“电子化世界贸易平台”倡议的一部分,阿里巴巴在马来西亚推出了“数字自由贸易区”。这一政府-企业合作计划,将使小型企业受益。 但是,马云全球化的主要武器是蚂蚁金服。在中国,蚂蚁金服提供包括从网络银行到投资产品在内的各种服务,甚至经营有大陆第一家个人信用评级服务——芝麻信用。蚂蚁金服中国用户超过4.5亿,正在积极向全球扩张。 蚂蚁金服对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韩国本地的网络支付公司进行了投资。在美国,蚂蚁金服在与Euronet争夺快速汇款服务速汇金。4月17日,蚂蚁金服把收购速汇金的价格上调三分之一至人民币82亿元,超过Euronet出价。 腾讯也在海外进行大胆收购。去年,由腾讯领衔的一个财团斥资人民币591亿元收购了芬兰Supercell,它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通过与富士康合作,腾讯对印度类WhatsApp消息应用Hike...

2017年4月21日星期五

陸智慧城市熱潮 年內將破500座

近年「智慧城市」一詞興起後,成為兩岸乃至全球爭相討論的話題,據了解,大陸今年將再啟動500個智慧城市的建設計畫,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鋪路。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加速,屆時相關市場規模有望提升至兆元人民幣,並吸引螞蟻金服、騰訊等企業展開一場激烈競爭。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從2013年1月29日起,大陸已陸續公布了3批智慧城市的試點計畫,共包含了290個城市,同時彙整各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畫」後發現,截至今年3月,大陸共有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已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智慧產業日益普及 智慧城市係指結合物聯網、雲端計算、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技術,融入城市運行系統中和各項公共建設的應用中,從而發展如行政、民生、環保、安全、交通運輸、工商活動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智慧化,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汙染。 對此研究機構迪賽智庫就預測,隨未來大陸智慧城市日益普及,相應的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家居等產業均將因此受益。 業內人士也表示,智慧城市建設的市場規模若考慮到上下游產業鏈,整體規模將有望擴增至兆元人民幣以上。 醫師藉APP會診 該報導並稱,目前如螞蟻金服、IBM、騰訊、華為、中興和新華三等企業,均積極投入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搶占市場份額。以螞蟻金服為例,就已與大陸25個省(市,區)政府的352個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目前覆蓋用戶已經超過1.5億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部邵逸夫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部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表示,在與納里健康公司和支付寶合作後,現在浙江的病人不只能透過APP掛號、繳費,甚至能直接完成查看化驗單、問診等流程,醫師也能通過APP隨時和合作醫院會診,大大的提高了醫院的效率和服務水準。 大陸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伍浩指出,建設智慧城市將是十三五...

2017年4月16日星期日

印度:复制中国 超越中国 却被中国打脸太狠

“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想必大多数中国人对尼赫鲁这句话,都耳熟能详。 事实上,从印度立国那天起,就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着。但天公不作美,给了印度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却在北方为他树立起一个似乎永远不可超越的国家——中国!而且,中国也很不给印度面子。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以摧古拉朽之势打垮了印军,这一战也打断了印军的脊梁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都处在失败的阴影中,也把中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加上两国在国际和经济上的竞争,龙象之争由此传开! 亚洲大陆之上的龙象之争 中印两国虽然都是新兴发展大国,但两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略有出入。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强于印度,而印度的私营企业、服务业和国际化人才等方面要好于中国。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明显不同:印度经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和本国企业,中国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和外资。 另外,印度注重金融和IT这类新兴产业,中国则更加重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实业。侧重点不一样,得到的结果自然不一样。印度的软件产业在世界上有很大的竞争力,但基础工业薄弱。而中国一步一步用了六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差距,使得印度在与中国的竞争在越来越吃力。 2016年末,某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的GDP总量已经超过英国时,印度媒体用骄傲的语气宣布:“这是150年来首次,印度经济超越了殖民时期的英国宗主国。”同时,2016年印度GDP增长为6.6%,略低于中国的6.7%,且在此前两年,印度已经连续两年GDP增长率超过中国。人们开始把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比较,甚至有专家开始宣称印度将会会超过中国。 但事实上,正如前文提到过的,印度模式更像是“空中楼阁”,这种基础不稳固的经济体制很难做到中国那样厚积薄发。发展差异化更使得印度完全超越中国,只是痴人说梦。下面就能看看中印经济的差异化: 1.国内消费是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印度经济是内需主导型经济。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国内消费不足,而印度却正好相反。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投资和对外贸易,而是国内的私人消费。 2.印度经济对外部的依赖程度较低 印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不高。印度长期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国内市场实行高度保护,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由于印度的关税水平很高,且频繁对外国商品实施反倾销调查,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3.服务业在印度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印度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其服务业的强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服务业快速发展,逐步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的繁荣强有力地拉动了印度经济的增长,2008年印度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50%。 2014年5月,莫迪当选为印度内阁总理。他,被称为印度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莫迪的一些列政策,也的确符合印度人对他的评价。“印度制造”“废钞运动”,一系列改革极大冲击了印度现有的经济体制。 但印度就如同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印度模式也存在几个重要的隐患,如果不能有效面对并解决,那么印度模式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烦,所谓的赶中超美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首先是文化上的差异 和中国一样,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但是,和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的中华文明不一样。印度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隔,南亚次大陆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外部威胁,其文明发展没有任何领头,思想体系颇为混乱。 当中华文明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逐渐影响世界的时候,印度人却理不出印度文明的头绪,根本无法回答印度文化到底是什么,更别说去影响世界了。印度也是文明古国,但除了泰姬陵几乎再难以找到有影响的古文明影子,以至于出现英国人于19世纪为庆祝当时的女王登基兴建的所谓“印度门”成为孟买的标志性建筑,这在中国人看来实在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怪现象。 尽管印地语是印度的国语,但不同的州和地区还有其他16种不同的半官方语言,而英语却在法律和政府机关广泛使用,这是语言的大杂烩。尽管印度人与西方交流确实比中国人更方便,可那只是为了交流,完全丧失了自身应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使印度人相互交流比较困难。 文化上的混乱随之而来的是思想上的不统一,在政治上摇摆不定。“我要用10年,让你们看到‘印度世纪’。”这是印度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中國將稱霸世界電動汽車市場

中國不久會成為世界主要的中國電動車和西方品牌的電動車的生產基地,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制定了在中國市場發展電動車的戰略。 業者:中國電動車市場"等待能者進入" 中國電動汽車異軍突起 英國基準礦業情報總經理西蒙·摩爾斯說,中國鋰電池行業正成為世界最強。他最近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正在出現超大型的鋰電池工廠,大部分新產能集中在中國。 西蒙·摩爾斯說,雖然超大型鋰電池工廠始於特斯拉,但是中國的鋰電池生產巨頭如比亞迪,新能源(ATL)和力神新建工廠的70%都位於中國。 鋰電池製造基地 他還說,我們還看到日本和韓國的製造商也在中國建造超巨型工廠。中國鋰電池產能在2020年將佔全世界的62%。 根據英國基準礦業情報這個收集價格數據和評估鋰電池行業供應鏈公司的機構說,中國的鋰電池工廠的產量目前是16.4 GWh,到2020年總產量將達到107.5 GWh。 對電動汽車需求增加,政府加強了對節能燈要求以及其他因素都促進了鋰電池市場的發展。 "全球市場正經歷快速的變化,有較小電池的車輛正向大電動車轉變"。摩爾斯說,"中國電動自行車增加 也是個重要因素,汽油發動機汽車正被電動車代替將是個關鍵的變化。" 他還說,當一次充電能夠行駛230英里(約370公里)以上的電動車問世,並且價格合理,那麼電動汽車市場就真正迎來了大發展時期。他預測這些3年以後就能實現。 摩爾斯說,投資鋰電池以及同主要的技術公司合作建造新型的電動車輛對於中國十分重要,能夠讓中國保持領先地位。 "中國可能成為世界主要的中國電動車和西方品牌的電動車的生產基地。在合作的情況下,中國會牢牢地抓住這個機會。" 為什麼要電動車 福特汽車公司剛宣佈了在中國發展電動汽車戰略。福特汽車計劃在2025年前將由電動功能的汽車的70%移往中國。 報道說特斯拉2016年70億美元的銷售當中的10億美元在中國實現,該公司總裁說過幾年中國將占該公司全球銷售最大份額。 大眾汽車的總裁最近說,他們的新型I.D.電動車的設計初衷就是考慮了中國的市場。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前每年爭取在中國的電動車銷量達到100萬。 與此同時。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耶在美國市場產生影響,他們在向客戶出售電動巴士和電動卡車。比亞迪受到美國投資人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鼎力支持。 汽車業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中國人口中的富餘人群比例擴大,他們希望駕駛諸如特斯拉這種豪華的電動車,因為這種車能夠更持久,功率強大,而且形象好。 另外一個原因是人口分佈因素。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口進入超大型城市,享受那裡更好的教育和培訓,農民進入超大城市就業。這些人需要鐵路和巴士之外的交通手段,而小型的電動車更適合他們在擁擠的城市中使用。 ---------------------------------------------- 一間名不見經傳的中國電動汽車公司推出的新款電動跑車引起了《南德意志報》的注意。 《南德意志報》本週二(11月22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這樣形容蔚來汽車的新款電動跑車:”這大概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電動汽車了,時速可達到313公里,在英國的一個秘密地點僅生產了6輛這種汽車。” 本週一,蔚來汽車在倫敦推出了這款神秘的量產超跑電動汽車EP9,人們對它知之甚少,在發布會上,蔚來汽車業沒有透露售價,作者寫道:”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推出了這款電動跑車的公司同樣充滿了神秘的氣息。兩年前,蔚來汽車在上海成立,向其提供支持的包括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比如騰訊、京東,還有小米。他們都希望電動汽車能夠在中國獲得成功,中國政府也有著相同的願望。” 作者Christoph...

物聯網+AI 引爆新革命

這幾年產業界一直在談物聯網,其實在今年非常重要的改變,就是已經看到從物聯網把很多東西跟人做一些結合,進入到要透過人工智慧(AI)來加值的時代。很多人認為所謂的「加值」,可能就是在做軟硬整合;但其實聞名全球的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曾提醒台灣,不要忘記自由優勢,也不要馬上談「效率驅動」進入到「創新驅動」,而要把效率驅動「加乘」創新驅動。 也就是把台灣特別是跟效率有關的硬體製造、甚至其他科技產業能夠整合在一起。因為全世界有太多國家都在做創新、都朝AI發展,所以AI時代來臨,可讓各界重新去思考軟硬整合定義,並不是一定就是軟體加硬體,而是要以「軟實力乘於硬實力」。 所謂的「軟實力」,從AI的角度來看,是既有「人」的智慧,未來也有「機器」的智慧。但是什麼是機器智慧?例如Google開發人工智慧軟體AlphaGo,慢慢走出圍棋棋士所不能夠下(或不曾想到)的方法。在未來,機器甚至可能也可教機器人,更可教新進人員。 從AI加乘角度,來看AI又是如何影響民眾的生活?曾有一部老電影,描述加州理工學院的上課場景。觀眾先透過鏡頭,從教室外聽到有老師在對學生講課的聲音,然而當鏡頭轉入到教室內,卻發現到講桌上只擺錄音機,但老師人不在教室。原來老師是透過錄音機傳送在對學生講課,有趣的是,每個學生的課桌上也都放置一台錄音機在錄音。 當時這部電影已經預示現今線上教學方式及未來情報分析的情境:前端的作業可能是由AI的協助。 其實現在也開始有一些AI的機器在寫新聞稿的媒體報導出現,其對於知識的研究者和知識的傳播者都是一項挑戰,也代表人的智慧加上機器的智慧,在AI加值之下將會更為重要。從產業面向來看,AI加值在台灣產業、在製造業及服務業都是很大的面向。從AI的本質來看,基本上是模擬人,所以在服務業上,希望透過AI加值後,在工作效率上有更大價值;在製造業也希望提高生產力。 去年世界經濟論壇(有提到幾個重要對於全球經濟的議題,其中一個就是AI,大家比較認同的方向都是在於提升生產力,希望朝兩個方向走:第一、是讓過去可能需要有十個人做的事情,未來可透過AI讓機器做助手以提高生產力;另外一個是要發展很多AI創新應用。 人工智慧不是新領域,六、七十年前就有人工智慧的領域在開展,過去也歷經過多次起伏,但現在卻可以進到實際的產業化;從觀察整個產業開展的角度可以發現,有兩個非常不同產業環境。第一個是資料:現在有愈來愈多資料讓機器可以有更多經驗;還有運算,不管是運算能力晶片,或整個運算環境都跟過去大不相同。 另外,是經驗整合,去年下半年很多國際業者將平台開放,希望能把Data...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