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世界格局將走向「雙引擎」

十年前的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中國的GDP則又逼近美國的70%。此十年間,中美國力差距持續縮小,結構性競爭顯著激化,美國分階段增強了對華戰略壓力:一、2012-2017年,歐巴馬政府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二、川普政府自2018年3月延續至今的中美貿易摩擦。此十年間,中國發展前景、中美關係走向及由此促動的國際秩序變化等成為戰略界研討焦點。
未來由當代創造,而當代則是歷史之延續與發展。置身於歷史大視域,俯瞰19世紀以來之中國歷史,將發現中國的兩個百年變局。第一個百年變局大致起於19世紀中葉而終於20世紀中葉。基於國家視角,這是中國由傳統「天朝」到近代弱國再至實現獨立自主的歷史。此後,中國經歷30年之探索與建設,從1980年代起,又將經歷一個百年左右的激動時代。從國家視角來看,這是中國完成高度現代化並再次通向世界大國的歷史。第二個百年變局正在經歷中,中間變數較多,但它有可能於本世紀後期,呈現其最終面貌。
就經濟而言,2018年中國GDP約為美國的66%,在巨大體量之基礎上,中國經濟目下正經歷調整、轉型與升級的三期疊加效應,在保證適當增長速度的同時,更加重視增長的質量與綜合效益。目前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率即便下調,但較之美國,仍將在相當一段時間裡,保持較好的相對增長優勢。從時間帶來看,諸多分析預測中美經濟格局或將在2020年代末到2030年代,迎來重大變化。
就中國自身之發展計畫表而言,根據「三步走戰略」與「兩個百年」目標,2021年、2035年、2049年將是中國未來現代化建設之重要時間節點。與之相應,這必然意味著中美經濟格局的進一步變化。
回顧世界近代史,在1890年代末,美國GDP即已超越英國而居世界第一,但美國在科技、金融、軍事、話語權、國際秩序等領域全球相對優勢之形成則需到二戰後。這意味著由經濟體量優勢轉化為更全面的優勢,必須具備某些相應的機制條件,且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由此觀之,中國在本世紀中葉顯著增強其經濟體量優勢後,仍需花費30至50年時間,以將其轉為更全面的優勢。
嚴格地說,在漫長的世界史上,極少出現獨占某個時代的具備絕對全球優勢的單一強國。在多數情況下,全球力量呈多中心的動態均勢分布,單極格局往往是一種過渡性質的國際權勢結構。從長時段來看,冷戰後已持續30年的美國「一超」格局,恐怕更多地是一種歷史的意外或特殊。但在中美國力差距縮小的時代裡,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的衰落,準確地說,是美國優勢的相對削弱。世界歷史具備自我調整之巨大力量,在未來數十年間,全球力量在美中及俄印歐日等之間的「雙引擎」均勢趨向將持續增強。

0 评论:

发表评论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