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星期五

中日韩面板肉搏战,国产替代异军突起 - 这个领域是偏光片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中国的高精尖产业依旧距离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非常远的距离,现在还是在拼命追赶的路上。
这无疑是妄自菲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中国的工业体系受益于庞大的13亿人的一体化市场,是具有全面性和大体量的,更重要的是,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有着高增速。
这意味着,我们一直在各行业与全球的各个国家展开竞争——高调些讲,就工业体系而言,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其他国家。
譬如,今天我想谈的面板产业,中国就正在与领先的日韩正在展开肉搏战。顺带一提的是,灯塔国的美利坚,却没有面板产业,所以上面所讲不虚也。
一. 面板产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回顾面板产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上经历了“日本时代”、“韩国称霸”、“台湾崛起”的三个过程。时至今日,面板产业依旧是韩国最具有优势的产业之一,睥睨天下。
为什么这样讲呢?一是三星显示2016年营业额是1632亿,世界排名第一,远超国内第一京东方的689亿。
公认下一代显示技术的AMOLED韩国已经拔得头筹
目前AMOLED手机显示屏,三星占了全球99%的市场份额,独孤求败。
中国的面板产业崛起之路自2005年起。这一历程中,有一个城市引人瞩目,有一家公司成了“烧不死的凤凰”,成功涅槃。他们,一个叫合肥,一个叫京东方。
对于合肥而言,面板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2006年合肥乐凯落户新站区。
之后合肥凭借贴心的服务、优惠的政策,贯彻着“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10年时间筚路蓝缕,终于把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打造成国家级的基地。
下图为京东方的产业基地。
2016年,合肥新型显示基地实现产值430.3亿元,同比增长20.90%。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产值将超过1000亿,是2016年的2倍以上。
这意味着巨大的成长空间。而合肥这一新型显示基地高速增长的背后必然有着一批公司在其背后添砖加瓦。
诚然,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东方。这家以前总是被诟病只会烧钱,生产落后世代产能的公司。其实京东方的发展很简单,一家公司能烧掉千亿的资金,凭什么烧不出一个前景来?
对于投资而言,引人注目往往不是好事。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产业的进程发展却必须要紧跟,这是时代的潮流,不跟随者,必被时代抛弃。
二  这个领域是偏光片,这家公司叫三利谱
按图索骥,于是,我们发现在面板显示产业里有一个领域必不可少、但在国内又鲜有实力的玩家。因此假如国内的公司技术过关、产品过关,在这一轮国产面板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将天然受益。
这个领域是偏光片,这家公司叫三利谱
何为偏光片?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液晶显示模组中有两张偏光片分别贴在玻璃基板两侧,上下偏光片共同作用,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
液晶显示模组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都不能显示图像。具体见下图:
因此只要液晶面板产业存在一天,其对偏光片的需求就存在一天。目前,偏光片约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0%左右。
即便未来是OLED屏,其也需要一片偏光片,何况由于在大屏领域成本高昂,短期内依旧无法形成对TFT-LCD屏的竞争优势。未来三五年内,LCD屏依旧将是偏光片需求的主要来源。具体见下图:

由于偏光片的生产设计光学特性、机械性能和可靠性三大方面,产品技术壁垒高,市场长期为LG化学、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等几大厂商垄断。截止2015年,中国大陆的产能仅占全球偏光片产能的8%左右,非常尴尬的数字!
其中国内的主要玩家只有两家:三利谱和盛波光电。而盛波光电是深纺织旗下的子公司,由于机制原因,竞争力不强,2016年依旧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这意味着,要想实现国内面板产业链,配套产业的安全率提到30%以上的重任基本上就落在了三利谱一家身上。
虽然全球面板产业发展速度趋缓,但液晶面板产业的特性就是逆周期投资。怎么理解呢?就是液晶面板越是产能过剩,越会导致成本下行,继而催生出新的需求,而新需求的爆发又会重新引领面板产业的高速发展。
因此在全球面板产业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正是我国大投资、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数据显示,目前已投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满产状态下偏光片理论需求量约为每年12,460万平方米左右;
未来三年,预计京东方、惠科、中国电子、华星光电规划投资建设一条10.5代、三条8.5代、一条6代和一条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到2018年国内偏光片年需求量将达到2.2亿平方米左右。
再从供需的角度来看,2016年1月,Displaybank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评估供需状况的超额供给量占需求量的比值(glut值)分别为13%、10%、14%、15%、11%和7%,2018年、2019年供需状况将更趋紧张,有可能会导致阶段性的短缺。
以上种种,都意味着国内的偏光片市场有着巨大的空间待填补。
三利谱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为张建军,曾多次主持国内偏光片生产线的投产,制定了行业的国家标准:GB/T4619-1996《液晶显示器件的测试方法》,是行业研究的佼佼者。
三利谱于2011年投产了国内首条宽幅(1490mm)TFT偏光片生产线,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设计总产能450万平米/年。之后便开启了快速成长之路。

由上表可知:
1)在2012年TFT偏光片产能爬坡后,2013年公司迎来营收和净利润的快速增长期,直至2015年。
2)2015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开始下滑,甚至在2016年净利润负增长,其主要是财务费用高企、原有生产线产能基本见顶。公司财务费用一是生产线扩建贷款利息,二是汇兑损失。
公司本来谋求15年上市,但15年年中A股出现巨大波动,导致上市募集资金扩产的计划中止,只好贷款先行建设,导致利息支出大增。
其次公司生产偏光片的原材料PVA膜、TAC膜的产能基本分别掌握在日本可乐丽和富士胶片手中,由于日元近两年的升值,尤其是16年,给公司带来近千万的汇兑损失,影响利润表现。
随着公司成功IPO,以及日元走势趋稳,相信财务费用在未来2-3年不会再大幅增长,侵蚀利润。
理论上讲,三利谱的成长瓶颈就在于其产能空间。因此,紧盯其产能规划即可。
截止2016年底,公司拥有TFT偏光片产能450万平米、黑白偏光片产能120万平米,其中黑白产能年年稳定态势,也不再是公司发展的重点,可以忽略。
根据规划,公司未来新增产能主要在合肥。选择合肥很简单,毕竟这里是产业基地的聚集区,不仅政策优惠,还能就近服务下游客户,可充分利用本土化竞争优势,完成自身的逆袭。
2016年10月子公司合肥三利谱1000万平方米的产能开始投产,预计2017年下半年将开始上量贡献利润。
二期计划再新建4条生产线,2条宽幅(2330mm)和2条宽幅(1490mm)TFT偏光片生产线,预计将在2020年全面投产,届时公司拥有的偏光片产能将达到8000万平米,跻身世界一线厂商。
目前LG化学、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的产能均接近1亿平米。
搞清楚了产能的规划,我们再去看未来产品的价格。

由于市场的竞争,公司TFT系列产品的平均售价每年均在下降,我们假设未来3年每年售价下降4%左右,则意味着2020年TFT系列的平均销售单价为132.8元/平米。
考虑到18,19年供需紧平衡和技术壁垒,我们也不需过多担心市场会进入恶性竞争导致的产品价格大降。因此理论上,到2020年公司的营收有望达到100亿以上。
厉害了,word哥!这意味着又一家起码市值二百亿量级公司的诞生。
但别高兴太早——因为这表明公司必须实现产能的快速释放才可以,否则这只是镜花水月。
追溯公司的第一条生产线即可知,2011年开始投产,直达2016年产能才打到424万平米,接近设计产能的上限。这意味着公司的产能释放是个漫长的过程。
其原因在于下游大型面板生产企业以及大型模组厂对产品质量及供应稳定性要求较高,以确保其自身产品的品质。
目前大厂主要使用的是国外的偏光片,在产品导入时,不仅要求产品要达到规格书的要求,而且各项指标还要与国外的一样,不能有偏差,这样一来导入的进展就比较慢。加之对三利谱企业规模小、品质的担忧也是延长了这一过程。
再考虑到产线的建设周期,因此客观讲,我认为三利谱能在2020年实现TFT产能4000万平米的达产就已经很好了。而且这个更贴近实际些。但即便如此,三利谱现阶段只有40亿的市值,其空间多少,难道还用说吗?






0 评论:

发表评论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