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

美籍華人結構改變 -- 大陸占6成

洛杉磯華人「混得最好」

(綜合報導)美國是華人移民的天堂,隨著大陸移民漸多,也改變美國華人的結構。依據The House Club(美房幫)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在美國的華人移民中,大陸占6成。台灣和東南亞各占約1成5,香港約1成。加州和紐約是華人最多的前二個地區。洛杉磯、爾灣和新港灘、舊金山是華人「混得最好」的前3個城市。

美國的華裔人口主要來自四個地區,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的華人移民多來自廣東和香港。20世紀50年代,大量台灣民眾移居美國。東南亞各國被稱為「華裔猶太人」的華人血統民眾也移民美國,構成美國華人社區的一部分。如今,來自大陸的移民已占主導地位。

大陸居民赴美留學、探親人數在20世紀70年代後明顯增多,90年代形成大陸民眾赴美的高潮,這些人被稱為「華裔中的新移民」,以區別以前來自廣東、香港的老僑民和來自台灣的移民。

在美國純華人血統的大陸移民312萬多人中,第一代移民人數為169萬多人占54.2%,很多仍依較傳統方式生活。第1.5代移民有51萬多人占16.4%。第二代以上移民人數為91萬多人占29.4%。第二代華裔的生活方式較美國化,多用英文溝通和社交,與主流社會接觸較多。第一代與第二代一起生活的華裔家庭人口約占45.8%,生活方式較混合化。

由於來自大陸的移民漸多,已超越華人其他地區到美國的移民,占全部比例的59.5%。也就是說,美國華裔移民中5人中就有3人來自大陸。來自台灣的移民占15.9%,就是每6人中有1人來自台灣。來自東南亞各國的中國血統移民占15.3%,也約是6人中有1人來自東南亞各國。來自香港的移民占9.4%,約每10人華裔移民中有1人來自香港。

舊金山華人比例最高

目前美國華人最集中的前5個區域最多是加州,華裔人口占總華裔人口的36.9%;其次是紐約占16.9%;新澤西州占4.4%;德州占4.2%;華盛頓州占2.8%。

美國的華裔移民中,70.6%的人是在美國以外出生。美國以外出生的華裔移民有97.1%的人來自世界各地15個國家和地區,而其中84.7%的人來自大陸、台灣和香港。

華人移民美國,對某些城市特別偏愛。其中「混得最好」的城市非洛杉磯莫屬。這裡約有40萬華人,地位較高,受到的限制較少。也因為華人社區多,使用中文機會多,找中餐館吃飯十分方便,即使遇到事也可找當地華人幫忙。新建的爾灣建市大約只有30年,已成了很多華人期望的歸宿地。舊金山80萬人口中,20%是華人,這在美國城市人口中華人比例最高。

2018年3月24日星期六

长川科技(300604)

​过去两年,全世界一共开建了17座12寸晶圆厂,这是半导体行业投资前所未有的纪录。
贡献这个数字的主要是中国,因为这些工厂里,除了美国和日韩台的几座,其他10座工厂全部分布在中国。
而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大陆的土地上,又陆陆续续开工建设了武汉新芯第二期、美国万代重庆厂、合肥长鑫台积电南京厂、德科玛淮安厂等5座12寸晶圆厂。
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公布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62座晶圆厂,其中26座将落户中国,占比高达42%。
遍地开花的半导体工厂,据传一条年产5万片的12寸晶圆生产线,就需要投资450亿元,这么算下来,总投资金额将高达万亿元量级。
这真是一个赤裸裸的烧钱游戏,比起什么面板大战、光伏竞赛,都要规模更大的多。
但中国没有退路。
作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却有超过七成都需要进口,中国高层表示,勒紧裤腰带也要把他烧出来。
那这些钱主要烧到哪里去了呢?
设备。
盖房子实际上花不了多少钱,最大头就是设备投资,占比通常去到了75%以上。
比如光刻机,全球光刻机龙头AMSL的数据显示,他们家最新的EUV光刻机NXE 3400B,一台的价格就超过了1亿欧元。
今年前三季度,AMSL的营收为76.69亿美元,实际上他不过是卖了几十台光刻机而已。
据SEMI的预估,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可达494 亿美元,较去年成长 19.8%,将打破2000年创下的 477 亿美元纪录。
中国市场的贡献有多大可以想象!
当然,这些钱不会是白烧的,当中国的下游产业链搭建起来,来自对上游设备的需求很快就将培育起本土的优质供应链。
日本就曾经走过这么一个阶段。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也是一张白纸,但在此后的十几年,日本的电子产业日益兴旺,于是各大公司纷纷投资半导体制造业,政府也出政策全力扶持。
结果立竿见影。
1985年,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1986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国,全球份额达到45.5%。
有了下游的水草滋养,上游的设备产业也就跟着欣欣向荣,1980年代末,美国半导体行业里引进自日本的设备,已经大幅攀升至接近一半。
这轮中国掀起的半导体投资热潮,上游设备领域的机会同样不会少。
半导体测试设备
我国产业升级的顺序,是拾级而上的。
先从最底层的组装开始,然后突破边缘技术,再一步步向主流核心挺近。
半导体产业同样如此,现在晶圆制造已经可以干了,那么自然就要涉足设备领域,设备领域又分为几个环节,比如最核心的晶圆制程设备(包括光刻机),我们现在还干不了。
没关系,那就先从次一级的外围设备做起。
比如测试设备、封装设备、前端设备等,合计起来也是上百亿美元的大市场。
今天的主角,长川科技(300604),正是此间冉冉升起的新星。
长川是做半导体测试设备的,主要产品包括测试机和分选机,其中前者占比47.07%,后者占比52.93%。
测试机和分选机的分工是这样的,当一枚芯片需要检测的时候,分选机首先把它自动的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由测试机来判断它的性能是否达标。
这是检测流程中的上下两个环节。
虽然测试设备的技术没有光刻机要求那么逆天,但壁垒仍然是不低的,尤其是芯片设计越来越复杂的今天。
比如,测试机的钳位精度要求,已经从几年前的1%提升到了现在的0.25%,时间测量精度提高到了微秒级。
分选机的误差精度要求,已经普遍在0.01mm等级,而人的头发丝直径也不过是0.05-0.08mm。
正是因为技术门槛高,这个行业的蛋糕一直都只有美国、日本的公司能够吃得到,其中美国泰瑞达(Teradyne)日本爱德万(Advantest)两家就占了50%以上的份额。

长川科技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016年,泰瑞达营收17.5亿美元,和他相比,长川的同期收入只有1.24亿元,不及九牛一毛。
有差距并不怕,更说明潜力空间大。
今年上半年,长川的分选机营收0.39 亿元,同比增长99.75%,毛利率41.29%;测试机营收0.24 亿元,同比略微下降3.08%,但毛利率高达逆天的75.97%
2 封测代工
我国半导体业的升级,最有竞争力的就是封测环节。
目前全球前十的封测代工企业里,我国已占据三个席位,包括第3名的长电科技,第6名的华天科技,和第7名的通富微电。
这跟我国集成电路大基金的支持有着莫大关系。
比如2014年长电7.8亿美元蛇吞象全球第四大厂星科金鹏的跨国收购中,自己只拿出了2.6亿美元,其他都来自大基金的解囊相助。
又比如2015年,通富微电斥资3.7亿美元收购美国AMD的苏州和马来西亚两座封测厂各85%的股份,背后同样是大基金的增资入股。
三强的另一家,华天科技,同样在2015年底发布了公告,大基金出资5亿元增资旗下子公司华天西安,占股27.23%。
有了国家做后盾,不差钱的收购全球技术,中国的封测业就此茁壮成长。
而他们的壮大,又进一步给长川的成长提供了机会,在这涉及到国家战略的关键产业里,只要长川的技术达标了,结果不言而喻。
长川科技2016年前5大客户情况
当然,长川也是争气的,2016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你知道是多少吗?
高达20.16%!
简直就是玩命搞研发,其中研发人员占公司总员工的比例为46.69%,接近一半。
如此执着,方不辜负这中华崛起之大好机会。
3 长川科技募投项目
2016年,长川的应收账款高达1.02亿,竟然超过了营收的八成,这会不会是一个风险?
坦诚地说,如果半导体行业进入熊市了,如此巨大的应收账款确实要掂量掂量。
但,现在毕竟是行业投资的大牛市,况且长川的客户又都是国内一线厂家,账款质量暂时还是不用担心的。
最需要担心的,只是产能不足。
2016年,产能利用率高达112%,超负荷运转啊。
即使是产销率,看似只有95%,不足百分百,也只是假象,实际上很多设备需要先发给客户,试用一段时间,等装机调试完了之后,才能最终确认收入。
根据公告,2016年长川发出去的设备,一共有73台未确认收入,算进去销量里的话,那就大大超过了产量。
根据IPO募投计划,1.65亿用于建设年产1100台集成电路测试机及分选机的生产线,预计2018年底投产。
项目落成之日,长川的产能将一下子扩大3倍!

长川科技募投项目
4 探针机
除了产能,还有研发。
ipo募投计划里,研发中心分到了6713.7万元,包括现有技术的升级,和新产品探针机的研发计划。
探针机是个什么东西呢?
在半导体的晶圆检测环节,探针机起到关键作用,属于这个领域里技术门槛最高的设备,目前基本靠进口。
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45研究所,这些科研机构一直在积累技术,但目前尚未有可以和进口设备抗衡的产品面世。
长川也在努力,此前已有所准备,比如他的“全自动探针台图像定位装置”就在2015年底获得了国家专利。
但产品终归还没有落地。
根据长川的目标,未来三年“将以12 英寸探针台作为重点突破口,切入晶圆制造领域专用设备市场”。
这是迈向高端必走的一步。
梦想,还是要有的,更况且2015年6月,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已入股长川571.52万股,占比7.5%,为第三大股东。
有国家做后盾,只需要勇往直前就是了。

2018年3月23日星期五

中日韩面板肉搏战,国产替代异军突起 - 这个领域是偏光片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中国的高精尖产业依旧距离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非常远的距离,现在还是在拼命追赶的路上。
这无疑是妄自菲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中国的工业体系受益于庞大的13亿人的一体化市场,是具有全面性和大体量的,更重要的是,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有着高增速。
这意味着,我们一直在各行业与全球的各个国家展开竞争——高调些讲,就工业体系而言,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其他国家。
譬如,今天我想谈的面板产业,中国就正在与领先的日韩正在展开肉搏战。顺带一提的是,灯塔国的美利坚,却没有面板产业,所以上面所讲不虚也。
一. 面板产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回顾面板产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上经历了“日本时代”、“韩国称霸”、“台湾崛起”的三个过程。时至今日,面板产业依旧是韩国最具有优势的产业之一,睥睨天下。
为什么这样讲呢?一是三星显示2016年营业额是1632亿,世界排名第一,远超国内第一京东方的689亿。
公认下一代显示技术的AMOLED韩国已经拔得头筹
目前AMOLED手机显示屏,三星占了全球99%的市场份额,独孤求败。
中国的面板产业崛起之路自2005年起。这一历程中,有一个城市引人瞩目,有一家公司成了“烧不死的凤凰”,成功涅槃。他们,一个叫合肥,一个叫京东方。
对于合肥而言,面板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是2006年合肥乐凯落户新站区。
之后合肥凭借贴心的服务、优惠的政策,贯彻着“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10年时间筚路蓝缕,终于把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打造成国家级的基地。
下图为京东方的产业基地。
2016年,合肥新型显示基地实现产值430.3亿元,同比增长20.90%。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产值将超过1000亿,是2016年的2倍以上。
这意味着巨大的成长空间。而合肥这一新型显示基地高速增长的背后必然有着一批公司在其背后添砖加瓦。
诚然,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东方。这家以前总是被诟病只会烧钱,生产落后世代产能的公司。其实京东方的发展很简单,一家公司能烧掉千亿的资金,凭什么烧不出一个前景来?
对于投资而言,引人注目往往不是好事。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产业的进程发展却必须要紧跟,这是时代的潮流,不跟随者,必被时代抛弃。
二  这个领域是偏光片,这家公司叫三利谱
按图索骥,于是,我们发现在面板显示产业里有一个领域必不可少、但在国内又鲜有实力的玩家。因此假如国内的公司技术过关、产品过关,在这一轮国产面板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将天然受益。
这个领域是偏光片,这家公司叫三利谱
何为偏光片?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液晶显示模组中有两张偏光片分别贴在玻璃基板两侧,上下偏光片共同作用,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
液晶显示模组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都不能显示图像。具体见下图:
因此只要液晶面板产业存在一天,其对偏光片的需求就存在一天。目前,偏光片约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0%左右。
即便未来是OLED屏,其也需要一片偏光片,何况由于在大屏领域成本高昂,短期内依旧无法形成对TFT-LCD屏的竞争优势。未来三五年内,LCD屏依旧将是偏光片需求的主要来源。具体见下图:

由于偏光片的生产设计光学特性、机械性能和可靠性三大方面,产品技术壁垒高,市场长期为LG化学、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等几大厂商垄断。截止2015年,中国大陆的产能仅占全球偏光片产能的8%左右,非常尴尬的数字!
其中国内的主要玩家只有两家:三利谱和盛波光电。而盛波光电是深纺织旗下的子公司,由于机制原因,竞争力不强,2016年依旧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这意味着,要想实现国内面板产业链,配套产业的安全率提到30%以上的重任基本上就落在了三利谱一家身上。
虽然全球面板产业发展速度趋缓,但液晶面板产业的特性就是逆周期投资。怎么理解呢?就是液晶面板越是产能过剩,越会导致成本下行,继而催生出新的需求,而新需求的爆发又会重新引领面板产业的高速发展。
因此在全球面板产业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正是我国大投资、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数据显示,目前已投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满产状态下偏光片理论需求量约为每年12,460万平方米左右;
未来三年,预计京东方、惠科、中国电子、华星光电规划投资建设一条10.5代、三条8.5代、一条6代和一条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到2018年国内偏光片年需求量将达到2.2亿平方米左右。
再从供需的角度来看,2016年1月,Displaybank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评估供需状况的超额供给量占需求量的比值(glut值)分别为13%、10%、14%、15%、11%和7%,2018年、2019年供需状况将更趋紧张,有可能会导致阶段性的短缺。
以上种种,都意味着国内的偏光片市场有着巨大的空间待填补。
三利谱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为张建军,曾多次主持国内偏光片生产线的投产,制定了行业的国家标准:GB/T4619-1996《液晶显示器件的测试方法》,是行业研究的佼佼者。
三利谱于2011年投产了国内首条宽幅(1490mm)TFT偏光片生产线,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设计总产能450万平米/年。之后便开启了快速成长之路。

由上表可知:
1)在2012年TFT偏光片产能爬坡后,2013年公司迎来营收和净利润的快速增长期,直至2015年。
2)2015年公司净利润增速开始下滑,甚至在2016年净利润负增长,其主要是财务费用高企、原有生产线产能基本见顶。公司财务费用一是生产线扩建贷款利息,二是汇兑损失。
公司本来谋求15年上市,但15年年中A股出现巨大波动,导致上市募集资金扩产的计划中止,只好贷款先行建设,导致利息支出大增。
其次公司生产偏光片的原材料PVA膜、TAC膜的产能基本分别掌握在日本可乐丽和富士胶片手中,由于日元近两年的升值,尤其是16年,给公司带来近千万的汇兑损失,影响利润表现。
随着公司成功IPO,以及日元走势趋稳,相信财务费用在未来2-3年不会再大幅增长,侵蚀利润。
理论上讲,三利谱的成长瓶颈就在于其产能空间。因此,紧盯其产能规划即可。
截止2016年底,公司拥有TFT偏光片产能450万平米、黑白偏光片产能120万平米,其中黑白产能年年稳定态势,也不再是公司发展的重点,可以忽略。
根据规划,公司未来新增产能主要在合肥。选择合肥很简单,毕竟这里是产业基地的聚集区,不仅政策优惠,还能就近服务下游客户,可充分利用本土化竞争优势,完成自身的逆袭。
2016年10月子公司合肥三利谱1000万平方米的产能开始投产,预计2017年下半年将开始上量贡献利润。
二期计划再新建4条生产线,2条宽幅(2330mm)和2条宽幅(1490mm)TFT偏光片生产线,预计将在2020年全面投产,届时公司拥有的偏光片产能将达到8000万平米,跻身世界一线厂商。
目前LG化学、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的产能均接近1亿平米。
搞清楚了产能的规划,我们再去看未来产品的价格。

由于市场的竞争,公司TFT系列产品的平均售价每年均在下降,我们假设未来3年每年售价下降4%左右,则意味着2020年TFT系列的平均销售单价为132.8元/平米。
考虑到18,19年供需紧平衡和技术壁垒,我们也不需过多担心市场会进入恶性竞争导致的产品价格大降。因此理论上,到2020年公司的营收有望达到100亿以上。
厉害了,word哥!这意味着又一家起码市值二百亿量级公司的诞生。
但别高兴太早——因为这表明公司必须实现产能的快速释放才可以,否则这只是镜花水月。
追溯公司的第一条生产线即可知,2011年开始投产,直达2016年产能才打到424万平米,接近设计产能的上限。这意味着公司的产能释放是个漫长的过程。
其原因在于下游大型面板生产企业以及大型模组厂对产品质量及供应稳定性要求较高,以确保其自身产品的品质。
目前大厂主要使用的是国外的偏光片,在产品导入时,不仅要求产品要达到规格书的要求,而且各项指标还要与国外的一样,不能有偏差,这样一来导入的进展就比较慢。加之对三利谱企业规模小、品质的担忧也是延长了这一过程。
再考虑到产线的建设周期,因此客观讲,我认为三利谱能在2020年实现TFT产能4000万平米的达产就已经很好了。而且这个更贴近实际些。但即便如此,三利谱现阶段只有40亿的市值,其空间多少,难道还用说吗?






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

資本移動 陸從守勢轉為攻勢

大陸最近20年針對國際資本移動管理所作出量變與質變的政策變化球,讓國際經濟社會大為驚豔。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金主國家,歷經3個階段的演進。
大陸對於國際化資金流動的經營管理,在江澤民時代採取的是改革開放前階段的「FDI守勢對外投資」政策,只准許外人資金流入,而嚴於限制本身自有資金向外流出。一方面利用人工資源兩廉價製造業部門,大力吸引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國外資金大量流入,每年總在500至600億美元以上;另方面則嚴防資金匯出,尤其是「外逃資金」的流出海外,用以藏匿資金的購置房地產等資產型投資之「逃資」,更是管制重點。此一時期,是大陸對外資本FDI政策發展上的初階資金超額淨流入時期。
胡錦濤時代是大陸對國際化資金經營管理政策大轉型躍進階段,在對外資金管理戰略上,大量注入「FDI攻勢對外投資」策略的份額比重,是促使大陸FDI流入流出真正出現國內外資本充分對流階段。FDI攻勢對外投資戰略,是以國營企業對外大量搶購海外礦產林產農產食物等自然資源為主,重點聚焦在前進非洲、中亞、西亞、中東、南亞,掌握其豐沛廉價的礦產及工業料源,同時也聚焦於取得與確保南北美洲、東南亞的林業、食料品供給來源。
習近平上台後,在中國崛起的經濟力量基礎上,開始邁進資金淨流出的「全方位FDI攻勢策略採取」的攻勢型對外直接投資階段,中國資本淨流出的大量對外直接投資,以購買原料、市場、產業科技、企業體、通路等為主。重點策略在於購買經濟生產必須原物料、民生經濟必要之能源與食糧、境外礦業能源基地的開拓與掌握、工業生產原材料、產業經濟基礎維繫與創新所需的產業應用科技,以及購併高成長潛能及高強經營企業體機構組織,以養大海外市場獲利能力,甚至掌握目標市場能力。
這種具有高效願景的FDI攻勢策略,對於中國資本國際化,乃至人民幣國際化的協同促進作用,可謂極其驚人,也無形中為即將成真的「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理想願景之塑造與落實,向前推進一大步。
截至去年底,中國淨流出FDI資本已經接近1兆美元,是中國外匯存底的1∕3弱,占中國GDP份額的1∕15強,並已顯然自2016年起,有實力使中國成為紮紮實實的全世界第一大金主國家,真正取代了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於全球國際經濟社會,既有美國第1、歐洲第2、英國日本第3、4的僵固結構性國際金融大金主地位的排序態勢。
中國總合經濟力,從改革開放前期的「國際資金大吸納、大轉化利用」階段,進而壯大成長加速躍升,成就了「中國崛起」,以至最近20年的向外大攻略,延伸擴大了中國經濟力臂膀,以及對國際間各個別地緣經濟的影響力及參與力,事實成就了「中國領袖國家」的穩固新地位,習近平的眼界、格局及願景能力,的確令全世界為之刮目相看。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