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

中国首次明确城镇化路径

3年2505万农业人口落户城镇 《新京报》报道,报告提出,各地正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印发实施。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保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配套措施,18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据公安部统计,2010-2012年,全国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为2505万人,平均每年达到835万人。 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须合理设定 未来城镇化如何发展?徐绍史介绍,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异地就业城镇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同时,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保障城镇常住人口合理住房需求 徐绍史提出,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融资机制,为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 - 解读   农业人口实际落户量或超2500万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提高34个百分点,基本上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近几年城镇化速度也比较快,一些县、地级市等农村转城镇户口已很宽松,只要有固定工作,住房,基本可实现。   因此,实际的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有可能比2500万还多。   首次明确提出城镇化路径   报告提出,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陈耀表示,近年中国城镇化进程是按照此路径进行的,但这还是第一次明确提出。   现在中国城市化率跟国际比还较低,初步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30年大约有70%的人住在城里。目前很难有明确的时间表。   农民工市民化存两大问题   对北京等特大城市而言,城镇化的步伐必然走得较慢。陈耀表示,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是有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市民化的成本是否能够负担,市民化要求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涉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的需求,这需要地方政府测算总的成本。而此前有学者表示,一个农民工市民化后的成本为20万,陈耀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巨大,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科学的数字。   其二,要考虑城市管理能否跟上,大城市市民化放开后,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北京、上海等地一旦放开户籍,大量人员的涌入会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适应。当前很多城市已经根据已有的供给能力,在逐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但希望北京这种特大城市把户籍放开,时间还很漫长。   陈耀称,城镇化要分步骤来。现在大家片面地追求速度而不考虑质量,是不合适的。当前现有的城镇化中,17%是属于伪城镇化,城镇化率存在虚高。因此,现有的问题是如何让这部分人真正转为市民,且存在很大的难度。   特大城市可在远郊先改户籍 对很多特大、大中城市而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到底难在哪里?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特大城市,当地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兴趣已经不十分强烈。   李铁称,大城市的户籍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可以考虑针对已在大城市长期定居、稳定就业、举家迁徙的外来人口。他们总量中占比并不高,解决他们的落户不会带来太多财政上的负担。在操作环节上,一些特大城市可以在周边的建制镇和远郊区县,率先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比如可以考虑把在主城区的长期举家迁徙的外来人口落户到远郊区县和小城镇。新京报记者...

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廣州數十萬人 棲身「籠屋」

香港10萬低收入民眾蝸居「籠屋」,曾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聚集了近五百萬外來人口的廣州,也因為連年來房價高企租金上漲,許多租客容身租金低廉 的廣式「籠屋」。據了解,無論是地處廣州黃金地段的CBD(中央商務區),還是偏遠的郊區,「籠屋」無處不在,這類以床位或箱式單間為主的「籠屋」,每日 租金從6元(人民幣,下同)至30元不等。統計指出,廣州的籠屋有逾萬個,居住者更是高達數十萬之多。入住者包括白領、「蟻族」(大學畢業生低收入的群 體)、農民工等。  在廣州城中村或者城郊,建有一些格子狀的平房,每間約5至6平方米。因為水電齊全,月租僅需300到400元,許多到廣州謀生的人都藏身於此。  10平米擠四口 月無剩餘  廣州鶴洞大橋周邊,這樣的格子房蜿蜒100多米長。楊梅生一家三代四口,在不足10平方米的方格子裡已住了數年。  楊梅生和妻子阿蓉在海珠區一家服裝銷售店做店員,兩個人每個月的收入加在一起,大約有5,000元。之所以選擇如此侷促的住所,一方面廣州的房租太貴,另一方面是為方便兒子在鶴洞大橋附近上學。  「在市區上幼兒園,每個月要700多元,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楊梅生說,兒子就讀的私立幼兒園,其實並不算十分正規,若教育部門查下來,很難辦 下去。他表示,「一家4口人吃穿住行,每個月花銷在3,000元左右,基本上每個月不可能有存餘的。」為了照顧孩子,孩子的外婆去年也來廣州和他們一起 住。現在,一家四口三代人,就容身其間,月租金450元。由於格子房子正好在一棵大樹下,室內的採光極差。即使白天也要亮著燈。除了床、幾條長凳,和一些 簡單的電器,兩個人在裡面轉身都比較困難。  今年32歲的楊梅生說,老家村裡人都說他在大城市工作,又把丈母娘接過去住,常被同鄉誇「混得不錯」。每次,他都欲辯還休,「也許是好面子吧,小孩和丈母娘跟著我們吃苦,說出去臉上掛不住。」  人流雜亂 時有偷...

梁晓声: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1) ?

梁晓声: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编者注:6月9日,梁晓声在王府井书店新书分享会上以《中国人,你缺了什么》为主题发表演讲。梁晓声认为社会一方面缺少对公民的保障,另一方面又缺乏对公民的要求,导致国人的焦灼、烦燥和郁闷,甚至孩子们都不明白现代中国人应该是怎样的。与西方相比,国人缺少对公共道德和规则“先天具有”的遵守。同时,我们也不大相信好人的存在,也许在理论上相信有好人,可在生活中却是普遍的互相揣度。梁晓声相信即使在文革等特殊年代,依然有人性的闪光点,只不过“文化把我们生活中明明发生的,对于后人有影响的元素都剔除掉,现在就剩下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 梁晓声,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著有《年轮》、《雪城》等,最新出版《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编辑:周东旭 社会缺少对公民的要求 更多的情况下我是不想说什么,我之所以还在写,正是由于懒得说话。因为平时很少说话,很少交流,就把平时想到的写下来。 中国人缺了什么?我想说两点:一是缺少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更加缺少社会对我们的保障。我不太能够分得清楚究竟是前种“缺少”还是后一种“缺少”,导致中国人目前的焦灼、烦燥和郁闷。 后一种“缺少”是大家更常谈到的,一个中国人几乎从一降生就开始有所感触,缺少安全感。比如奶粉质量有问题,玩具、家具装修质量也有问题。 孩子上学问题,一到孩子上托儿所的年龄,家长们的烦恼差不多就开始出现,进较好的托儿所得求人找关系,上小学也是这样,上不了好的小学,似乎就进不了好的中学和大学。遵循这一逻辑,西方的某些著名人物可能都不会成为他们后来成为的那种人,因为他们上的托儿所、小学、中学、高中都相当一般,甚至在大学里的成绩也不是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之后,就业也成为一个问题。再接着是高房价,还有交通、空气质量、饮水质量等...

梁晓声: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2) ?

http://news.ifeng.com/exclusive/lecture/special/liangxiaosheng/ 中国人缺少好人文化教育 中国人最主要的是缺少好人文化的教育。 我们有这么多人,一百多年前全世界的人口也只不过是16亿多一些,也就说中国现在的人口几乎接近一百多年前的全世界人口,一百多年前的北京已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城市。比如澳大利亚领土那么大,有那么多的资源,那么少的人口,搞什么“主义”都可以,可以搞一百年资本主义,不行再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行再搞澳大利亚式的社会主义,什么都来得及调整、转变。 而我们的优质领土很有限,适合人生存的领土事实上也不很多,像新疆一大部分是戈壁滩、沙漠,就这样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搞什么主义都难,从这个主义变成那个主义更难、更可怕。 西方国家有宗教,不能说中国完全没有宗教,中国有宗教但是缺乏宗教信仰。据说所知,在西方假如人们到新的地方重新开始建城镇,除了盖好自己的房子,第一是要建学校,第二就是教堂,再接着就是图书馆,小镇都有图书馆。今天到我们的各个城市,原来的老图书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都被出租卖服装、卖百货。新的图书馆盖得很大,按照国家要求,有多少人口就必须建一个图书馆,又不能租出去,相当一部分空闲在那,基本没有人借书。 至于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圣地香火依然非常旺,求升官,求发财,求健康,求儿女的未来,甚至也可能有人暗地里求神惩罚别人,同时保佑自己,就跟过去扎面人似的。中国人在神面前忏悔的时候多吗?我们受过忏悔文化的影响吗?进一步说,我们受过好人文化的影响吗? 今天的中国人可能在理论上相信有好人,但在生活中除了自己的亲人和工作单位的至交好友,每天下班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想谁在背后会做我的小动作?这种互相的揣度在一般人之间有,在官场上更是如此。 另外,我们的文化和文化受众之间有相当奇怪的一种关系,比如前一时期我...

2013年6月7日星期五

陸超級電腦天河二號 將冠全球

大陸正式誕生全球運行最快速的超級電腦「天河二號」。這款最先進的電腦將超越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泰坦」(Titan)超級電腦。「天河二號」的運行速度是「泰坦」的3倍,在全球超級電腦500強排行榜上,可望問鼎榜首。  超級電腦主要是政府機構設計武器和收集情報使用,一向被視為國家競爭力的象徵,世界運算速度最快電腦的寶座近年來一直被美國、中國和日本這3個國家交替占據。  天河一號曾稱冠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國防科技大學告訴美國超級電腦專家唐加拉(Jack Dongarra),中國開發的新系統「天河二號」使用來自美國英特爾的兩種不同電腦晶片及一些國產電路系統。  經初次測試結果顯示,「天河二號」有可能在本月中公布最新一期全球超級電腦500強排行榜上,躍居世界第一。  每秒運算54.9千兆次  2010年,中國的「天河一號」曾短暫成為世界運算速度最快的電腦,但隨即美國研究機構又推出更快的系統,即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泰坦」超級電腦。  唐加拉說,中國官員稱,「天河二號」理論上的性能峰值是每秒運算54.9千兆次;相比之下,「泰坦」系統每秒運算是17.59千兆次,因此「天河二號」的運算速度是「泰坦」的3倍。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專家西蒙(Horst Simon)說,美國能夠挑戰「天河二號」的下款超級電腦,預計2015年才會出現。如果有人覺得中國人研究超級電腦只是噱頭,這台電腦可證明他們錯了。  西蒙表示,美國政府最近對超級電腦進行零散的投資,而中國的投資一直很穩定。在美國長期占據領導地位的一些領域,中國人已經參與競爭並取得成功。  「天河二號」系統的官方價格還未公布。該系統是在中國公司浪潮集團(Inspur Co.)的協助下所建造,研製經費在10億人民幣以上。  小 靈 通  超級電腦  超級電腦是指能執行普通個人電腦無法處理的大...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