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銳實力」崛起成為西方媒體和政治人物關切的議題,甚至指責中國不當運用「銳實力」獲取影響力,將對美國及盟友的長期利益造成威脅,應審慎應對。美國國會曾針對中國的影響力問題舉行聽證會,澳洲總理更指責中國藉政治獻金影響政治人物與媒體,工黨聯邦參議員鄧參森因而被迫辭去工黨發言人職務。大陸《環球時報》為此發表社評,認為這些指控很多都模棱兩可,一切根源是西方對中國崛起的不適應,尤其反映部分菁英人士對承認、接受中國崛起的不情願。《環球時報》建議北京未來與西方國家洽商合作項目要更審慎,並不妨多讓利。
相對於「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sharp power)是個新名詞,最初由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成立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提出。英國《經濟學人》日前載文稱,「軟實力」是指利用文化和價值觀增加一個國家的實力;「銳實力」則有助於集權政府控制和操縱海外輿論。中國的銳實力可以比作一把「能穿透文化壁壘,改變西方價值觀的利刃」。
這些抱怨和指責某種意義上是新型的「中國威脅論」,中國確實在崛起,且勢頭夠「銳」。從2010年起,中國就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大經濟體。最近5年,大陸經濟年均增速逾7%,對世界經濟成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去年前3季,大陸GDP同比成長達6.9%。照此發展,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
2017年,號稱「強國利器」的大陸「復興號」高鐵列車、開啟量子通信的「墨子號」、「最牛快遞小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世界首台光量子電腦、試飛成功的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的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正式下水的首艘國產航母、完成海試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全線貫通的港珠澳大橋、開港試營運的上海洋山港全自動無人碼頭等,一次次挺起「中國脊梁」,博得世人目光。
一度被視為弱點的中國軟實力也在補強。大陸對外人文交流日趨活躍,有5000年底蘊的中華文化大放光彩,吸引越來越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