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星期二

社評-正向解讀中國銳實力吧

大陸「銳實力」崛起成為西方媒體和政治人物關切的議題,甚至指責中國不當運用「銳實力」獲取影響力,將對美國及盟友的長期利益造成威脅,應審慎應對。美國國會曾針對中國的影響力問題舉行聽證會,澳洲總理更指責中國藉政治獻金影響政治人物與媒體,工黨聯邦參議員鄧參森因而被迫辭去工黨發言人職務。大陸《環球時報》為此發表社評,認為這些指控很多都模棱兩可,一切根源是西方對中國崛起的不適應,尤其反映部分菁英人士對承認、接受中國崛起的不情願。《環球時報》建議北京未來與西方國家洽商合作項目要更審慎,並不妨多讓利。
相對於「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sharp power)是個新名詞,最初由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成立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提出。英國《經濟學人》日前載文稱,「軟實力」是指利用文化和價值觀增加一個國家的實力;「銳實力」則有助於集權政府控制和操縱海外輿論。中國的銳實力可以比作一把「能穿透文化壁壘,改變西方價值觀的利刃」。
這些抱怨和指責某種意義上是新型的「中國威脅論」,中國確實在崛起,且勢頭夠「銳」。從2010年起,中國就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大經濟體。最近5年,大陸經濟年均增速逾7%,對世界經濟成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去年前3季,大陸GDP同比成長達6.9%。照此發展,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
2017年,號稱「強國利器」的大陸「復興號」高鐵列車、開啟量子通信的「墨子號」、「最牛快遞小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世界首台光量子電腦、試飛成功的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的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正式下水的首艘國產航母、完成海試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全線貫通的港珠澳大橋、開港試營運的上海洋山港全自動無人碼頭等,一次次挺起「中國脊梁」,博得世人目光。
一度被視為弱點的中國軟實力也在補強。大陸對外人文交流日趨活躍,有5000年底蘊的中華文化大放光彩,吸引越來越多外國人的癡迷和「登陸」。美國總統川普的外孫女中文流利、背誦古詩躥紅網路,只是不勝枚舉例子中的一個。2016年赴大陸的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目前,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25所孔子學院、1113個孔子課堂。大陸民眾的文明質素在提升。「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向世界展示不同於西方的新選擇,吸引力、借鑑性大增。近日,據香港媒體報導,中國攜帶一份「國家發展藍圖」進入有「美國後院」之稱的格瑞那達,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助其擬定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納「中國發展計畫」的國家。
中國崇尚和平、包容、「達則兼濟天下」,北京一再宣稱不對外擴張,也無意替代美國成為世界超級霸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宣示,將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去年12月初,習近平在中共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進一步明言,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
在「走出去」交流、投資、留學、移民過程中,大陸一直強調要平等互惠、遵守在地法律、謹守分際。大陸的國際傳播能力近年來亦大幅提升,但國際輿論場「西強中弱」的情形並未根本性逆轉,至多是五五波的均衡態勢。
說大陸「收買」、「滲透」、「干涉」、「用銳實力迫使他國臣服」未免太過沉重。許多政治人物對中國的攻訐,多出於內部政治的需要,澳洲近期引爆的「中國風暴」,就是朝野政黨鬥爭的結果。隨著西方國家對外國政府介入內政法律規範的建立,這類指責應該可以避免。
對於西方持雙重標準的表達及誇張動作,大陸官方有針對性予以駁斥,但就事論事、點到為止,並不糾纏,這是明智的做法。
沿著十九大擘畫的宏偉藍圖,進入新時代的大陸堅定走自己的強國復興之路,「任爾東西南北風」。即便有所謂的「銳實力」,也是綜合實力的一部分,是大陸的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提升的必然,應正向解讀。

中國世紀開始 推動全球發展

外媒稱,由於美國退出TPP、《巴黎氣候協定》及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獲得快速進展等三個因素,許多跡象顯示,中國世紀現在真的開始了。中國投資到哪裡,那裡就是世界中心。
中國已成推動全球發展最大動力。德國之聲電台網站日前報導,「當歐洲陷入徬徨、美國推卸世界責任時,中國在全球擴張影響力」。從前,全球化意味著中國從西方理念中得到啟發;今後卻可能是「中國指點西方」。《南德意志報》對2018年的展望之一是「中國時代」真正開始。
陸進入新時代
古巴《格拉瑪報》網站2017年12月29日刊登文章稱,近些年亞洲國家經濟迅猛發展,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2017年,在北京召開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共十九大的召開,預示中國進入新時代,要實現建設現代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
印度斯克羅爾新聞網站2017年12月29日刊登題為〈2017年:中國成為全球領導者〉的文章稱,隨著中國經濟迅猛成長,意味著中國將很快趕超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奪回其在西元1800年之前兩千年大部分時間擁有的頭銜。
文章認為,美國總統川普送給中國的第一份大禮是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果更嚴重的是川普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在2017年獲得全球領導地位的第三個原因是其「一帶一路」倡議獲得快速進展。
美國《紐約時報》1日題為〈中國雄心勃勃的新「港口」:內陸國家哈薩克〉文章指出,中國最大航運企業在全球臨海國家收購港口。
在哈薩克造鎮
中遠的最新大型海外投資地點,靠近中國邊界的貧瘠土地位於「難以抵達的歐亞極點」附近的哈薩克旱港霍爾果斯,這裡是中國大力宣導的世紀工程「一帶一路」的核心樞紐之一。
隨著中國逐漸深入該地區,在震撼哈薩克和全球政壇。不僅如此,它還在考驗中國展開最雄心勃勃計畫的能力和經濟邏輯。當地已從無到有建起一座新鎮,目前該鎮僅有約1200名居民,但計畫擴大到10萬人以上。該旱港營運副總監艾里克說,「因為有中國在,這裡就是中心」。

揭祕陸性工作者 更願被叫小姐

廣東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丁瑜,花了近10年時間,針對從事特種行業的「小姐」進行研究並發表論文,指出她們寧願被稱「小姐」,認為「性工作者」一詞讓她們更加被汙名化;大多數人自願入行,錢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從業最重要的目的。這項研究顛覆一般人對「小姐」們的既定印象。
丁瑜曾就讀香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主要從事性別研究,包括中國性產業與性工作者等。她表示,在英國攻讀碩士時,有門課要求分組做報告,她與同學拿到的議題是娼妓問題;查資料時,她發現有位英國作者提到,這群女性在日常工作中,看起來權力很大,有很多可自行商榷的時刻,但在資本主義環境裡,她們卻是不太自由的。這個論點,顛覆丁瑜的認知。
無穩定收入沒方向感
申請香港大學博士班時,丁瑜選定「小姐」為研究對象,透過男性朋友出面召妓,或打傳單電話的方式,與23名「小姐」進行長時間相處以及深度訪談,還曾和2名「小姐」同住半年,貼近她們的實際生活。
依據丁瑜的研究,大多數「小姐」不願被稱「性工作者」,認為這個學術名詞突顯「性」,抹煞和隱藏她們工作中的大量非「性」的內容,讓她們更加被汙名化。
部分從業者也不認同「小姐」是種工作,既不能保證穩定收入、不需要責任心,又沒有帶來尊嚴及目標、方向感。
為賺快錢不得已下海
研究中,丁瑜發現大多數「小姐」是自行選擇入行,畢竟大陸農村受教育情況有限,想賺快錢,也沒有其他特別好的選擇。
錢是很重要的入行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目的;丁瑜表示,「小姐」不只提供性服務,也會充實自我,例如打扮得更美或主動了解世界發生的事,和客人交談時才不會顯得乏味。

英學者寫中國夢:陸將改變世界

英國的經濟學者、中國研究者馬丁.雅克,8年前撰寫的《大國雄心:一個永不褪色的中國夢》一書,從經濟、政治、文化等面向分析中國崛起對全世界所引起的變化,他指出自己對於中國崛起和西方衰落的觀點已得到印證,但這也使得「中國威脅論」更常被提出,近日在復旦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馬丁.雅克仍強調,中國在未來將改變世界。
澎湃新聞指出,馬丁.雅克自2000年左右開始深入研究中國,且發現西方正在衰落,而東亞正在崛起,尤其是中國。「我覺得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為此他不再固守西方視角,開始從不同的面向了解中國。但他也不諱言要超越西方視角是很困難的,「長久以來西方思維都主導著這個世界」他也指出:「在我看來大部分寫中國的西方作者,依然以西方視角看待中國。」
發展速度被低估
馬丁.雅克指出,許多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最後勢必會成為一個「西方國家」,但他認為西方正在衰落,而整個東方尤其是中國正在崛起,事實證明不是每個國家都需要學習西方模式。馬丁.雅克說,過去自己常被指責對於中國的前途過於樂觀,但在他看來自己還低估了中國發展的速度,也低估了西方衰落的速度,「我意識到中國會改變世界,但當時沒想到它對世界的改變會如此深刻。」
想懂中國先學文化
馬丁.雅克不諱言,正由於自己預見中國快速崛起,使得西方讀者不喜歡自己的觀點,「沒人會喜歡西方衰落這種壞消息,所以怪罪於『信使』。」在他看來「中國威脅論」有如視中國的崛起為一場地震,如此劇烈的變化會讓人們擔憂,也就勢必造成對中國的負面評價加深。
中國的崛起,在馬丁.雅克看來,原因在於開放、學習,包括向自己的歷史、儒學、傳統文化學習,這些價值觀和道德準則深植人心,這也成為西方要讀懂中國必須要了解的敲門磚。

越南對中國即愛且拒

2017年11月,馬雲在越南演講時,一名「粉絲」在衝上講台,被安保人員攔下後,他向馬雲下跪致敬。
這一幕,在越南網民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些人認為,這嚴重丟了越南青年的臉,讓越南人在中國人面前矮了三分,還有些人則認為,這只是向偶像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沒必要小題大做。這個現象突出暴露了當前越南在中國面前的複雜心態。
對中國好感度低

越南無疑是最了解中國的國家之一。越南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國研究所,普通民眾對中國歷史也都可以如數家珍,中國的文學,從《紅樓夢》到金庸全套著作的翻譯版,在越南各大書店都唾手可得。
中國的電視劇上映後,也只需一兩天的功夫,就會被配上越南語字幕,出現在越南的網路上。
還有,越南95%的遊戲都有中國元素,2017年上半年,越南玩家最多的5款遊戲,全部來自中國。很難否認,越南骨子裡對中國的親近。
但詭異的是,越南可能也是世界上對中國好感度最低的國家之一了。
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只有10%的越南人喜歡中國,在這次民調覆蓋的38個國家中墊底。越南對華好感度低,包含有多方面原因。從心理角度而言,中越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相似度極高,在這個龐大的北方鄰居面前,越南不免擔憂自己會「被融化」於漢文化圈內。
從現實的角度看,中越存在著海上爭端,且歷史上曾為此爆發過衝突,使得越南對華心存戒備,甚至敵意。2017年,越南社科院下屬史學院再版《越南歷史》,就大幅擴充了1979年中越邊界戰爭的內容。顯然,越南史學界試圖將現代越南歷史再次塑造成「一部抗擊北方(越南語中,『北方』除了是一個方位詞外,還特指中國 )入侵史」。
要越南短期內放棄自己的南海主張,是相當困難的。原因很簡單:覬覦巨大的潛在權益。油氣是越南國家財政的一大進項,擴大油氣收入,成為越南的一大減赤法寶,對油氣開採的需求增大。這也是今年越南在南海上小動作不斷的一大原因。
坦率說,越南以中國為假想敵,並將大量精力和資源用於軍事建設,實在是勞民傷財,兩國關係一直以來都不算太糟。
中越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兩黨在黨建、反腐和治國理政等一系列問題上,一直有共同語言;兩國有著1200餘公里長的共同邊界,邊民交往源遠流長,即便在2014年兩國關係最緊張的時候,邊境貿易也仍如火如荼;此外,中越兩國文化相近,以及近代以來的經歷相仿,使得兩國在很多問題上擁有眾多共鳴和易於相互理解。更重要的是,從中越相互依存度極高的經濟角度看,也足以對雙邊關係充滿信心。
拉攏美日澳大國
越南對華心態複雜,決定了它在努力發展與中國良好關係的同時,也試圖抓住其他大國以平衡中國的影響。其中,儘管受越戰遺留問題和美國對越南人權狀況不斷指責的影響,美國仍是越南近年來一直試圖搞好關係的一個國家。
此外,越南還努力強化與區域內其他國家的關係。比如,阮春福總理在訪美行程結束後馬上訪問了日本,這是他上任後第二次訪日;還比如,在澳大利亞總理赴越南參加APEC峰會時,越澳兩國表示要盡快商簽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且在此後不足一個月內,越南國會主席阮氏金銀,以及祖國陣線中央委員會主席陳青敏,也都先後訪問了澳大利亞。
總體而言,中越關係整體向好發展,也存在著廣闊的合作前景。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一些原因,越南對華心態複雜,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恐仍將奉行大國平衡的外交政策。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