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銳實力」崛起成為西方媒體和政治人物關切的議題,甚至指責中國不當運用「銳實力」獲取影響力,將對美國及盟友的長期利益造成威脅,應審慎應對。美國國會曾針對中國的影響力問題舉行聽證會,澳洲總理更指責中國藉政治獻金影響政治人物與媒體,工黨聯邦參議員鄧參森因而被迫辭去工黨發言人職務。大陸《環球時報》為此發表社評,認為這些指控很多都模棱兩可,一切根源是西方對中國崛起的不適應,尤其反映部分菁英人士對承認、接受中國崛起的不情願。《環球時報》建議北京未來與西方國家洽商合作項目要更審慎,並不妨多讓利。
相對於「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sharp power)是個新名詞,最初由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成立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提出。英國《經濟學人》日前載文稱,「軟實力」是指利用文化和價值觀增加一個國家的實力;「銳實力」則有助於集權政府控制和操縱海外輿論。中國的銳實力可以比作一把「能穿透文化壁壘,改變西方價值觀的利刃」。
這些抱怨和指責某種意義上是新型的「中國威脅論」,中國確實在崛起,且勢頭夠「銳」。從2010年起,中國就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2大經濟體。最近5年,大陸經濟年均增速逾7%,對世界經濟成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去年前3季,大陸GDP同比成長達6.9%。照此發展,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
2017年,號稱「強國利器」的大陸「復興號」高鐵列車、開啟量子通信的「墨子號」、「最牛快遞小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世界首台光量子電腦、試飛成功的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的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正式下水的首艘國產航母、完成海試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全線貫通的港珠澳大橋、開港試營運的上海洋山港全自動無人碼頭等,一次次挺起「中國脊梁」,博得世人目光。
一度被視為弱點的中國軟實力也在補強。大陸對外人文交流日趨活躍,有5000年底蘊的中華文化大放光彩,吸引越來越多外國人的癡迷和「登陸」。美國總統川普的外孫女中文流利、背誦古詩躥紅網路,只是不勝枚舉例子中的一個。2016年赴大陸的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目前,全球已有14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25所孔子學院、1113個孔子課堂。大陸民眾的文明質素在提升。「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向世界展示不同於西方的新選擇,吸引力、借鑑性大增。近日,據香港媒體報導,中國攜帶一份「國家發展藍圖」進入有「美國後院」之稱的格瑞那達,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助其擬定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採納「中國發展計畫」的國家。
中國崇尚和平、包容、「達則兼濟天下」,北京一再宣稱不對外擴張,也無意替代美國成為世界超級霸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宣示,將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去年12月初,習近平在中共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進一步明言,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
在「走出去」交流、投資、留學、移民過程中,大陸一直強調要平等互惠、遵守在地法律、謹守分際。大陸的國際傳播能力近年來亦大幅提升,但國際輿論場「西強中弱」的情形並未根本性逆轉,至多是五五波的均衡態勢。
說大陸「收買」、「滲透」、「干涉」、「用銳實力迫使他國臣服」未免太過沉重。許多政治人物對中國的攻訐,多出於內部政治的需要,澳洲近期引爆的「中國風暴」,就是朝野政黨鬥爭的結果。隨著西方國家對外國政府介入內政法律規範的建立,這類指責應該可以避免。
對於西方持雙重標準的表達及誇張動作,大陸官方有針對性予以駁斥,但就事論事、點到為止,並不糾纏,這是明智的做法。
沿著十九大擘畫的宏偉藍圖,進入新時代的大陸堅定走自己的強國復興之路,「任爾東西南北風」。即便有所謂的「銳實力」,也是綜合實力的一部分,是大陸的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提升的必然,應正向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