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1日星期一

李嘉诚公开回复国人!

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很容易读懂我的自我辩护。 很多时候,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不是因为我想进行这样的艰难选择。 1928年我出生在中国广东潮州,出生时没有什么特殊的异象,预示我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或者是一名出色的奸商。目前各种关于我的各种传记,绝大多数是基于文学演绎的穿凿附会,你们都不要信。如果我可以选择我的出生,我宁愿出生在富庶和平的国家。 和多数普通潮汕人一样,父亲安排我祭拜孔子儒学,进入观海寺小学念书,读的是一些传统爱国爱家的思想书籍。我成绩既不优秀,也不很差,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放在街头,站在村口,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异样。 如果没有战争,或者我就留在潮州,不会来香港,那么我可能度过平庸的一生,也或者过早死于战火,或者过早死于饥荒和疾病。当然,也可能侥幸度过这些劫难,现在潮州的某一个街道或村庄,悠闲地踱着步伐,没有被批判,也没有鲜花和掌声。当然,很可能比现在贫穷很多,但不一定就不如现在幸福。 因为日本侵华,我逃到了香港。同时因为后来的中国内战,我留在了香港没有返回潮州,我的故事因此开启,人生被彻底改变。请注意这个关键点,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不是我主动选择的。 我也被时代的大潮裹挟到了香港,不是荣耀的移民,而是逃离的难民。 我到世界其他地方可能是为了经商和学习,但是我回到潮州故里访亲,纯粹是寻找一份家的感觉。 有一些东西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主动能选择的,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我的命运,我的人生。 但是我在最艰难的被动选择里,选择了相对较好的结果,这是我的成功之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

2015年9月14日星期一

从急独派到急统派:台湾政治中的七大势力

今天是来台湾的第12天,没有特别的安排。这些天来我与各派学者叙谈,尤其是与台湾大学哲学系的一位J教授的交流,受到启示特别大。根据自己在台湾的亲身观察以及与各界人士的恳谈,大体上,可以按台湾人在两岸关系上的看法,把他们划分为深绿、中绿、浅绿,浅蓝、中蓝、深蓝、紫这七种类型。这样,从急独派到急统派,可以纳入到一个光谱中来。 一、深绿派。即台独的基本教义派。他们中的中坚分子是一些年纪已经七八十岁的“皇民”,这是一批有“台独使命感”的人,有“传教士”般的执着态度,李登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深绿派要求建立独立“国家”,凡是与中国大陆有关的一切事物,均在他们摒弃排斥之列。他们的人数大概占全台湾人口的3%~5%。为实现台独目标,他们甚至盼望流血冲突,在他们看来,这种冲突越早越好。用他们的话来说,台湾人迄今为止,对大陆的共产党只有“不满”,或说“不喜欢”,而从“不喜欢”到“仇恨”,需要经过流血这一阶段。只有在与大陆的对抗中流血,才能制造两岸间的族群仇恨,完成台湾“独立”的使命。流血的效果深刻强烈,极易上升为仇恨。而这正是台独事业所需要的。他们说,所有“国家”的独立都要经过这一流血过程,“二·二八”流血事件最终造成了国民党的下台,美国脱离英国也是如此。“台湾独立,什么都不缺,就缺仇恨。有了仇恨,就有了独立。”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两岸之间流血不会导致中国大陆对台湾最终以武力统一,而是使台湾分裂为一个独立“国家” ?深绿派会回答,只要台湾流血了,美国人按其保护自由人权的理想主义的天性,就会来帮助台湾人打抱不平,从而卷入战争。如果你对他们说,美国卷入两岸战争,就会像在伊拉克那样,陷入无法脱身的困境,因此,美国不会轻易出兵卷入两岸战争。他们的回答是,美国完全可以在不出兵情况下,通过远距离常规武器的精确打击与威慑,每天定点精确轰炸大陆几个军事与工业重点目标,迟早会迫使中国让步。中国炸美国的核弹只有20颗,而美国炸中国的核弹则有2万颗,两者力量不成比例,中国决不具备与美国全面决战的实力。这种看法在台南深绿派人士中尤其普遍。他们认为,美国人天性决不会让共产党军队攻击“自由台湾”而不管,当年日本打中国美国都不会不管,何况台湾。深绿派甚至希望让台湾“菲律宾化”,附庸美国,成为对付中国大陆的桥头堡。他们非常善于把握机会来煽动民间对大陆的不满。 二、中绿派。这是些具有台独理念但又具有机会主义性格的人,在台湾人看来,以前,陈水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台湾人一般认为,陈水扁当选为“总统”初期,还不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他由于处于“总统”的既得利益地位,必须承担起对台湾全岛的“安全责任”,因此,他与基本教义派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基本教义派需要陈水扁,另一方面陈水扁在选战中也需要基本教义派的票源支持,两者在选战时期会建立起更为密切的政治联盟。但选战结束以后,陈水扁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激进台独派保持距离。陈水扁可以说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具有台独倾向性,另一方面,他的“总统”地位与角色,又决定了他必须是“务实”政客,否则会威胁台湾的利益以及他本人地位的稳定。使两个特性统一起来的因素就是机会主义。我在台湾听到对陈水扁最多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可以对陈水扁作如下估计:一方面,美国亮出底线后,他不会碰它,不会在任内宣布台独;另一方面,他又会在“不碰国号”的框架下,去做“制宪”的事,他不会“安分”。“当政”的民进党人士中的多数人属于这一派。 三、浅绿派。这是一些心态上倾向于台湾“独立”,但有更强的现实感,意识到台独现实可能性太小、风险太大、成本太高的人士。他们对大陆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认知,其中不少人与大陆已经有相当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更务实,更少“理想主义”。他们与中绿派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绿派决不会主动去寻求与大陆建立建设性的两岸关系。而浅绿派在发展两岸建设性关系方面更为积极,但其前提是,台湾在两岸关系的未来格局中,必须享有“独立共同体”的权力。根据我的观察,来大陆投资办厂的本省籍台商中的大部分人士,尤其来自台湾南部地区的人士,均属于这一派,虽然表面上他们并不这样表示。另一类的浅绿人士是对大陆“打压”台湾不满的亲民进党倾向的人士,他们并不反对大中国,也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我在苗栗一家茶馆见到的一位具有浅绿观点的顾客,他在交谈中对我说,如果你们把飞弹对准美国与日本,我没有意见,你们把飞弹对准我们,我们台湾人每天生活在大陆飞弹的阴影里,这叫我们怎么不反感?这种逆反心理也是从中间派向浅绿派转化的一个因素。据我在花莲东华大学的了解,台湾持浅绿与浅蓝观点的人占全部选民的大多数,但近年来从浅蓝向浅绿的观点转变的趋势已经出现。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四、浅蓝派。如果说,浅绿派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比较亲近民进党。那么,浅蓝派则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在政治上比较同情国民党,而对民进党抱有更强的批评态度。他们尤其反感民进党不择手段的选战行动,认为台湾民主已经走进了不正常状态。浅蓝派中坚力量是国民党籍官员的下一代,其中又以外省籍的留学回台专业人士为其中坚力量,此外也包括中产阶层。台湾各大学教授大多数是外省籍第二代,他们大多有留学美国的经历,持浅蓝观点的居多。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甚至包括认同“国民党中国”而形成国家认同感,以及“国家(中华民国)自尊心”,他们不愿接受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行政独立特区的安排(即使这种制度安排比香港还要宽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现实感,由于台独可能导致的...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Affiliate Network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