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衝於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的蒙古國(中華民國憲法所謂的外蒙古),時常被戲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謂兩個窮兄弟之一(另一為北韓)。蒙古向來政治上傾向俄羅斯,經濟發展卻依賴中國,乃不爭的事實,卻也是陷入仕紳政治內鬥的根源。
尤甚,蒙古國近年來因經濟情勢發展不佳,僅僅是貸款利息就高達230億美元,相當於全國GDP的2.8倍。然而,蒙古卻是是典型的「坐擁金山」的國家,天然資源太豐富,僅現已知的礦產就有80多種,問題是,蒙古何以搞到國家債台高築的狀態?
蒙古的對外貿易也嚴重依賴中國大陸。翻開兩國貿易數據,例如在2017年上半年,蒙古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0.364億美元,對中國貿易額則為34.164億美元,占蒙古國對外貿易總額的68%。蒙古對大陸出口28.036億美元,同比增長56.6%,占其出口總額的90.3%;自大陸進口6.128億美元,同比增長21.1%,占其進口總額的31.7%,綜合來說,蒙古與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太高。
其實就雙邊總體經濟互動而言,外蒙僅有內蒙的1/26,全國總人口甚至不及內蒙的一個縣。到了2017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穩定蒙古經濟防止其崩潰,向蒙古國提供了55億美元貸款。在此期間,中國人民銀行也向蒙古國續簽了150億元人民幣(約合22億美元)的本幣互換協議,中國人民銀行的大筆金援也讓烏蘭巴托國會掀起極大爭厭,以及更大的國內輿論質疑聲浪。
蒙古的總體經濟發展不佳,大致上因素有3:首先,經濟結構太過倚賴於單一,蒙古國的經濟尚處於工業化初級狀態,結構極度不合理,採礦業占比高達23.4%,農業占比高達14.8%,而這兩個行業無論是附加值還是產業鏈上,或者容納就業人口上都極為有限;其次,蘇聯解體後,蒙古雖像其他蘇聯加盟國一樣實行多黨政治,但多黨政治下卻讓蒙古國的政局是限於政爭頻傳,政府更迭頻繁,政策朝令夕改,各黨派陷入相互攻訐和內鬥之中,經濟政策規畫實在無法指引產業及經濟的發展;第三,蒙古施行「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將美國、日本及歐盟視為鄰居,接受多樣化的外來援助,不過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卻遭到俄羅斯及中國的抵制,但近年來蒙古內部的民族主義聲勢大漲,導致遠俄中、親美日的第三國鄰國政策政策,卻頗受蒙古總統大力支持。
巴特圖拉噶這位武打明星,競選時因訴諸民族主義當選蒙古國總統,依舊企圖依靠美、日兩國的力量,用以抗衡中、俄兩國對蒙古國的影響。事實上,蒙古學在蒙古自然成為國學,在中國卻變成少數民族研究,中國輿論常喜好拿外蒙與內蒙進行比較,說明內蒙選擇自治是正確的,而外蒙選擇獨立是錯誤的,於是推演出如果蒙古要想促成經濟成長、蒙古人民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只有一條路可走:好好跟中國打交道,但這恰恰是蒙古國民在心理上抵制中國的根源。
(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